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目的意思、耳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目的解释

(1)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详细解释

(1).耳朵和眼睛。《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史记·五帝本纪》:“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宋 苏轼 《石菖蒲赞》:“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 鲁迅 《彷徨·伤逝》:“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2).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3).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4).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 韩愈 《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 《<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6*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5).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 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6).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 灌氏 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隐事。”《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大 清 又厚抚 辽 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 辽 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 江菊霞 这个耳目。” 周建人 《没有共6*6*党就没有*********》:“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耳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耳目"在汉语词典中有多重释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理器官本义 指耳朵和眼睛的统称,代表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核心感官器官。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释义为"耳朵和眼睛,借指见闻"。

二、引申代指功能

  1. 信息收集功能:指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或能力,如《汉语大词典》(汉典网)载"耳目者,所以视听也",强调其信息传递作用。
  2. 监察职能:古代特指监察官员,《周礼·秋官》注疏"耳目,谓主听察奸邪之官"(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三、社会文化引申

  1. 亲信探报:指代暗中探查消息者,如《战国策·齐策》"寡人之耳目,在韩魏之境",此用法被《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
  2. 文艺鉴赏:在美学领域构成"耳目之欲"的固定表述,见《文心雕龙》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成语组合应用 常见于"耳目一新""耳目闭塞"等成语,《中华成语大辞典》(崇文书局)特别标注其构词特征,体现汉语双音节合成词的演变规律。

权威参考资料链接:

  1.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官网:http://www.cp.com.cn
  2. 汉典网《汉语大词典》:http://www.zdic.net
  3. 中华书局经典古籍库:http://www.zhbc.com.cn
  4. 上海古籍出版社数字平台:http://www.guji.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耳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感官器官
    指人的耳朵和眼睛,是接收外界信息的直接渠道。例如《荀子·君道》中“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强调感官的局限性。

  2. 见闻与感知
    引申为通过视听获取的见闻或知识,如“耳目不广”指信息获取有限,“耳目一新”形容接触到新事物带来的新鲜感。


二、比喻与引申义

  1. 信息渠道或监视者
    指代传递消息的途径,或为他人收集情报的人。例如《后汉书》中“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即用“耳目”比喻情报人员。

  2. 社会角色
    古代官场中,有专门负责监听、记录信息的官员被称为“耳目”,其职责包括整理并上报信息以辅助决策。


三、常见用法与成语


四、总结

“耳目”从生理感官延伸到信息传播和社会职能,既体现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古代社会对信息管理的重视。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如“耳目众多”强调情报网络,而“耳目闭塞”则指信息匮乏。

别人正在浏览...

本官擘李泊如长引春黛刺透叨承雕砌反转服膺隔屋撺椽光蛋涵亮鹤鸾驩附黄钟调化人煇丽慧悟讲剑椒鸡嗟异浄律金约眷顾客单溃漏灵雏泷漉陆郎盟歃绵袤旻苍名位默允墓陵扭亏前失劝耸软驱三元君涩滞山照双职工拴通疏淡殊职随机变量添削挑剜停妥裼袭通信鸽土杂肥突战望获文刺五行生胜梧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