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箕山之节 ”。
“箕山之操”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代隐士的高尚节操,常用于称誉那些不愿在乱世中出仕为官、坚守个人志节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来源:
“箕山”指传说中上古隐士许由隐居的山名,“操”则指操守、节操。整体意为“箕山隐士般的品格”。
深层含义:
比喻人在动荡时局中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拒绝参与政治纷争,坚守清高品德。例如《后汉书·赵岐传》提到:“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强调隐逸与功业的选择。
典故与许由相关。相传尧欲将帝位让于许由,许由拒绝并隐居箕山,后成为隐逸精神的象征。成语通过这一典故,强化了“清高自持”的文化意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或清代魏秀仁《花月痕》等作品。
《箕山之操》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杂务繁多,忙而不乱的工作状态。它由四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竹子,zhú)和⼭(山,shān),总计五个笔画。这个词源自《国语·周语下》中的记载。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所以《箕山之操》的古汉字写法是「箕山之操」。而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
下面是一个使用《箕山之操》的例句:
小明日常上学、做家务、练习音乐等,生活十分忙碌,但他总能箕山之操,不为所动。
与《箕山之操》相关的组词包括:箕帚(ji zhou,用箕和扫帚的意象表示打扫卫生)和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形容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完成困难的事情)。
与《箕山之操》近义的词汇有:勤奋、努力、勤勉。而它的反义词则可以是懒散、懒惰、不努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