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闻的意思、钝闻的详细解释
钝闻的解释
亦作“ 钝閔 ”。昏昧,不明事理。《淮南子·修务训》:“精神晓泠,钝闻条达。” 高诱 注:“钝闻犹钝惛也。”闻, 王念孙 云当作“閔”。
词语分解
- 钝的解释 钝 (鈍) ù 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钝。成败利钝。 笨,不灵活:钝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钝。愚钝。拙嘴钝舌。 快利锐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闻的解释 闻 (聞) é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专业解析
“钝闻”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分析:
一、基本释义
“钝”本义指刀剑不锋利,《说文解字》释为“钝,錭也”,引申为迟钝、愚笨;“闻”指听闻、知晓,《论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经典用例。组合成“钝闻”可解作:听闻能力迟钝,形容对外界信息感知不敏锐的状态。
二、引申义项
- 信息闭塞:明代李贽《焚书》载“钝闻之士,难通四方之志”,指因感知迟钝导致信息闭塞的状态。
- 学识浅薄: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使用“钝闻寡见”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学者。
- 谦辞用法:古代文人书信中常以“钝闻”自谦,如清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有“钝闻如仆,敢窥典籍之林”的表达。
该词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考据领域,日常口语中已鲜见使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避免与“孤陋寡闻”“寡闻少见”等近义词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钝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不常用,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指昏昧、不明事理,形容人思维迟钝或缺乏洞察力。
- 字形结构:“钝”为左右结构,本义指不锋利;“闻”为半包围结构,本义为听见,但此处可能通假为“閔”(意为昏昧)。
文献出处与考据
-
经典引证:
出自《淮南子·修务训》:“精神晓泠,钝闻条达。”
- 高诱注:“钝闻犹钝惛也”,即精神混沌、不明事理。
- 王念孙考据:认为“闻”应为“閔”,表昏昧之义,可能是字形传抄错误。
-
近义词:钝惛、昏聩、鲁钝(参考、5、7)。
综合解析
- 语境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认知能力,含贬义,如“钝闻条达”指从混沌中逐渐通达。
- 现代关联: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言文解析。
如需进一步探讨词源或古文例句,可参考《淮南子》相关注疏或训诂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闇彰抱歉倍儿不唯成城断金赤鸟出洋黜陟搭挡大马爵叨荣砥砺德行钉螺斗饤对股饭床访提废气伏尔加河复子明辟攻致贯列关宴古锦还辇寒径合券监摄劫富济贫吉云浚泉槛槛尻轮厉精笭突陇水陋世伦物络头緑文马百六没边儿酶原凝乳螃蜞飘扬剖鲤蒲簺秋毫无犯善和史编时暇试样肃香田册庭训罔莫弯腰捧腹香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