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r]∶离得很远
(2) [far from]∶差得很远
迥然不同
(3) [high and far]∶高远的样子
迥然耸立。——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亦作“逈然”。1.卓越不群貌。《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夫子廊庙器,逈然青冥姿。” 明 李贽 《渔父》:“观其鼓枻之歌,迥然清商,絶不同调。” 清 吴敏树 《书文中子<中说>后》:“ 王通 , 隋 季之贤士也。其天资学力,固迥然出於 魏 、 晋 、 六朝 之人。”
(2).犹孑然。孤独貌。《陈书·姚察传》:“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
(3).形容差得很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如近日 蜀 本《东都故事·赵普传》与正史迥然如两人,正史几可废。”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户部题覆,看得 大兴县 市廛稠密, 宛平县 舖面稀少,岁徵行银,逈然多寡不类。”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 清 明 两代的官服迥然不相同。”
“迥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ǒng rán,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形容差异极大
“迥然”常用于强调事物之间在某方面的差别非常明显,甚至截然不同,如性格、风格、观念等。例如:
引申自“迥”的本义
“迥”本意为遥远或高远,如《滕王阁序》中的“天高地迥”。后来引申为差异悬殊,如“迥绝”(超群)、“迥胜”(卓越)等用法。
“迥”字从“辵”(与行走相关),“冋”(声旁),原指遥远,后衍生出差异大、卓越等含义()。读音与“囧”相同(jiǒng),需注意与网络流行符号“囧”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如《岁寒堂诗话》),可参考和13。
《迥然》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完全不同、极其突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差异或某个事物本身具有的鲜明特点。
《迥然》的部首是辵(辶),笔画数为10画。
《迥然》由两个部分组成:辶和巠。巠是一个偏旁部首,表示平行、相连的意思。它与辶部形成了「行走」的意象,象征着物体在时空上相对静止。
《迥然》的繁体字为「迥然」。
在古代,「迥然」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与现代写法相近。
1. 他的思维方式与常人迥然不同。
2. 那幅画捕捉到了大自然中迥然的美。
3. 两个城市的发展现状迥然相异。
迥异、迥然不同、迥异性、迥异的风格等。
截然不同、迥异、迥不相同等。
相似、相同、相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