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体道的意思、体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体道的解释

躬行正道。《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陈奇猷 集释:“体亦履也。”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 道君皇帝 体道法古,应天顺人,不贰不疑,传付大器。”参见“ 履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体道"是汉语中蕴含哲学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字源和思想史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体"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总十二属也",本指人身躯干,后引申为亲身体验、实践领悟之意。"道"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宇宙本源及运行规律,尤指道家哲学中的终极真理。二字结合构成动宾结构,意为通过身体力行来领悟自然法则与生命真谛。

二、哲学内涵 该词在道家典籍中具有特殊地位,《道德经·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据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强调体道需超越感官认知,通过直觉把握本质。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体性抱神"的修行方式,主张通过身心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三、跨领域延伸 儒家学者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扩展其外延:"体道者,身体而力行之谓也",赋予其道德实践内涵。佛学典籍《六祖坛经》则有"体即无生,离于妄念"之说,将体道与禅悟结合,形成独特方法论。

四、实践指向 现代哲学研究指出,"体道"包含三个实践层次:①感官体验(如《黄帝内经》养生观)②理性认知(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③超验直觉(参考陈鼓应《道家思想新论》)。这种知行合一的特质使其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实践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体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体悟大道与躬行正道,即通过实践和领悟来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并践行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

  2. 词语结构

    • 体:意为体会、领悟,强调深入理解;
    • 道:指道理、法则,涵盖自然规律与道德准则。
  3. 古籍出处
    最早见于《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唐代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中也有“体道履仁”的表述,均强调通过实践正道来修身治国。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事物规律的深刻洞察,如分析问题、领悟哲理,或评价某人具备践行道德的能力。

  5. 哲学内涵
    与道家思想相关,如《道德经》提出“道可道,非常道”,暗示“道”需通过内在体悟而非言语完全传达,进一步延伸了“体道”的深层意涵。


“体道”融合了认知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既需心智上的领悟,也强调行动上的践行。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上述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娜·卡列尼娜鹌子羹柏酒八戒伴郎碧继翁波势不便水土不复堪命勏劶裁襟荝子长利朝柄炊子答赛敦谨梵本芳兰范镕帆叶飞蛾扑火风欠符祥覆治该摄钢化玻璃甘心情愿苟且贵臣寒陋和淑花边钱怀故滹沲疾马靳秘葵花向日岭嵤令善鳞蛇鸾辔马明王莽莽漠漠梅福冥通三越沙米山水胜引熟路轻辙贪货偷狗戏鸡頽流微谢仙书弦韦溪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