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谓帝王宽以待下。《汉书·元帝纪赞》:“宽弘尽下,出於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北史·隋纪上·文帝论》:“﹝ 隋文帝 ﹞素无术业,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
“尽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对臣下的态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尽下”意为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指帝王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臣属,充分信任其能力或决策。例如《汉书》提到汉元帝“宽弘尽下”,即形容其宽厚待下的治国风格。
读音与构成
历史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和《北史·隋纪上·文帝论》,前者用“宽弘尽下”赞扬元帝的仁德,后者则批评隋文帝“不能尽下”,指出其缺乏宽仁的统治缺陷。
用法与引申
对比反义
与“刻薄寡恩”“专断独行”等形成对比,如《北史》中通过“不能尽下”批评隋文帝的统治风格。
“尽下”是古代对帝王执政方式的特定评价,强调以信任和宽容构建君臣关系。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尽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力尽、耗尽,用尽一切。它表示尽力去做某事,不留遗憾,全力以赴。
《尽下》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共有5个笔画。
《尽下》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原文是“尽下能竭”。它的意思是指尽力而竭尽全力,不留一点懈怠。
《尽下》的繁体字是「盡下」。
古代在隶书时期,尽下的字形与现代有所差别。具体的写法可以参考古代史料和古籍。
他在比赛中尽下了全力,最终获得了冠军。
尽力、尽忠、下尽、尽善尽美
竭尽全力、全力以赴、拼尽全力
半途而废、敷衍塞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