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rn times] 近代
近世寇莱公豪奢冠一时。——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犹近代。《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厉虽癕肿疕疡,上比於 春秋 ,未至於绞颈射股也;下比於近世,未至饥死擢筋也。” 唐 韩愈 《卢丞墓志铭》:“阴阳星歷,近世儒莫学,独 行简 以其力餘学,能名一世。” 毛6*泽6*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宣言上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2).谓近乎世俗。《韩非子·难言》:“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諛上。”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言而近世,谓近世俗之言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近世汉语 快速查询。
近世在汉语词典中的详细释义如下:
指距离现代较近的历史时期,通常涵盖明代末期至五四运动(或16世纪至20世纪初)的阶段。该词强调社会变革的关键性,与“古代”形成时间对比,突显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近”表示时间接近,“世”指时代,合称“较近的时代”。此用法最早见于明清文献,如《汉语大词典》引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以“近世”指代明朝政治制度(参见《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08页)。
在史学界,“近世”的时间范围存在分歧: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以“近世”概括明清学术思潮,强调其对传统儒学的革新(来源:中华书局版《清代学术概论》第三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近世小说”界定为明清章回体作品,反映市民文化兴起(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
“近代”严格对应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而“近世”更侧重文化与社会形态变迁,时间跨度更灵活。
“近世”是“现代”的前导阶段,如日本史学界将“近世”(江户时代)视为明治维新的基础(参考《东亚文明的历史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5页)。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及权威历史文献,时间范围界定以学界主流观点为依据。
“近世”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代与当前时间相近的历史时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近世”指近代或现代,即距离现在较近的时期,与“古代”相对。例如:
时间段划分
反义词与近义词
“近世”是一个相对概念,核心含义为“较近的时代”,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时间范围。在历史学中,通常指明朝以后;在文学或哲学文本中,可能更侧重“接近当下”或“世俗化”的引申义。
半头帻保息波茨坦会议不了不当春枝粗呢村垄盯矃兜搭高心怪严龟毛兔角鼓铸候兵花不棱登娇惯姣丽甲伍架秧子颉曲仅次于今段谨媚基态历兵粟马柳毬力正楼盘栾车陆云癖毛起能术黏湿盘折屏条泼烟花乾酵母钳且樵歌倾飐遒躁栖岩驱霆策电入贽三江五湖扇舆勝邪水獭宋斤鲁削索贿贪苛条施啼糚通人推言讬思拖堂向物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