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诘的意思、禁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诘的解释

阻止并盘查。《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先是 迴鶻 间岁入贡,禁民不得与蕃人市易寳货,至是一听私便交易,官不禁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诘”为汉语古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与古典文献用例进行考据。根据《汉语大词典》(第3版)中“禁”“诘”二字的独立释义与古代司法文献记载,该词可作以下解析:

一、词义结构 “禁”取《周礼·秋官》中“掌守邦禁”之本义,指国家律令制度;“诘”据《说文解字》训为“问”,特指官府问案程序。二字连用构成司法术语,特指古代对违反禁令行为的审讯追责制度。

二、司法功能 该词见于《唐律疏议·卫禁律》注疏:“凡越度关津者,所在官司须行禁诘”,指官吏对触犯关津禁令者的查问程序,包含羁押审查、文书核验等法定流程,体现唐代“违禁必究”的法治原则。

三、词义演变 清代刑案档案显示,“禁诘”在司法实践中衍生出特定程序义项。如《刑案汇览·卷二十一》载“私盐案须经三司禁诘”,此处特指盐务衙门对私盐贩的专门审讯机制,词义从泛指转为专指特定领域的禁令审查。

网络扩展解释

“禁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禁诘”意为阻止并盘查,主要指官方对某些行为的禁止与稽查。例如,《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记载:“禁民不得与蕃人市易寳货,至是一听私便交易,官不禁诘。”此处指官府原本禁止民间与外族交易珍宝,后放宽政策,不再严查。

2.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旧五代史》,描述了五代后周时期对边境贸易的管控措施。其中“禁”表示禁止,“诘”指追问、稽查,组合后强调对违规行为的双重限制(禁止+检查)。

3.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描述古代政策,如官府对民间贸易、人口流动的管制。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

4.其他可能的解释

有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禁诘”可解作“禁止批评、质问”,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建议以古籍中的“阻止并盘查”为优先理解。

5.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五代史》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居半道贬绌呈臆赤鞭螭鱼冲闇大北大打弄带和打棋谱点手莋脚冻瘃断崖独峯驼风听凫臛浮石构连孤淡寒风旱涝喉吭花杵皇甫四杰会计年度伙夫计无付之刻板客贩库锦刳削连头带尾驴皮胶眉端念奴娇(大江东去)飘霏破败五鬼破产蒲桃伽蓝秋柏任土荣猨散白山峯商务印书馆市怒水仙子俟伏斤岁籥痛心疾首颓敝跎背惟良五权无为天下先欀头销氛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