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体物的意思、体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体物的解释

(1).生成万物。《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郑玄 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 孔颖达 疏:“言鬼神之道生养万物无不周徧,而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清 戴震 《原善》卷上:“‘形而上’者,阴阳鬼神胥是也,体物者也……五行之成形质者,则器也;其体物者,道也。”

(2).描述事物;摹状事物。 晋 陆机 《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庾信 谓 魏 使尉 瑾 曰:‘我在 鄴 ,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陈昭 曰:‘作何形状?’ 徐君彦 曰:‘有类软枣。’ 信 曰:‘君殊不体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王国维 《人间词话》八:“ 美成 ( 周邦彦 )深远之致不及 欧 秦 ,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体物"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古典文论术语,其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释"体物"为"生成万物",源于《礼记·中庸》"体物而不可遗"的哲学表达,此处"体"作动词解,指事物本质的承载与呈现。东汉郑玄注疏时强调"体犹生也",赋予其创生性内涵。

二、文论转义 六朝时期语义发生转捩,《文心雕龙注》记载该词已转化为文学创作术语,特指对客观物象的细腻摹写。《辞源》引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揭示其发展为赋体文学的核心特征,要求创作者通过"巧言切状"实现"物无隐貌"的艺术效果。

三、现代延展 《古代汉语词典新编》指出,当代语境中该词衍生出双重维度:既保持"观察体察事物"的认知功能,又承载"艺术再现事物"的美学追求。学界普遍将其视为中国古代"物感说"与"摹仿论"的交汇点,在比较诗学领域具有特殊研究价值。

这一术语的演变轨迹,清晰展现了中国文论从哲学本体论向艺术方法论转化的典型路径,为理解传统文艺观提供了关键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体物”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生成万物
    源自《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体物而不可遗。”此处“体”意为“生”,指鬼神生成万物且无所遗漏。郑玄注解为“体犹生也”,孔颖达进一步说明万物皆由鬼神之气所生。

  2. 描述或摹状事物
    多用于文学领域,强调对事物形态的细致刻画。如陆机《文赋》提到“赋体物而浏亮”,指赋这种文体需清晰描摹事物特征。


二、现代延伸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了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事物的释义,强调在实践中感知事物的本质。


三、使用场景


四、总结

“体物”的核心意义围绕“生成”与“描摹”展开,需根据文献或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文赋》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暗半身像弁丁贬坐侧聆汊子惩劝串访彫饬都总管断裂独学独养子恩怨分明烦烦放映机烦煎烦恼氛杂斧依甘王高原期鼓盛古贤豪客架得住江痕贱皮子叽哩咕噜基团鹫石橘叶浪宕聋聩轮云螺丝母密会昵眷炮膛配填棚车乾陵窃弄清省琼畟缺刻肉灯台生生死死沈潦实话十年九潦兽骇水宗说作天宫退如山移拓跋突秃仙隐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