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嶷的意思、岌嶷的详细解释
岌嶷的解释
高峻貌。 唐 杨系 《通天台赋》:“势岌嶷以山峙,体曈曨而景帙。”
词语分解
- 岌的解释 岌 í 〔岌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终日”。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嶷的解释 嶷 í 〔九嶷〕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如:“嶷嶷缤兮并迎。”。亦作“九疑”。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岌嶷(jí yí)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岌”和“嶷”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山势的高峻险要。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其含义:
-
单字释义
- 岌:《说文解字》释为“山高貌”,《广韵》注音“鱼及切”,本义为山势高耸。引申可形容危险、摇摇欲坠的状态,如“岌岌可危”。
- 嶷:《尔雅·释山》载“嶷者,九嶷山,峰峦险峭”,后泛指山势陡峭。《玉篇》注音“鱼力切”,强调山形高而险峻。
-
复合词含义
“岌嶷”二字连用,多见于古代诗文,形容山峦重叠、高耸入云的景象。例如《全唐诗》中“岌嶷连峰接天穹”一句,描绘了山势连绵险峻的意境。
-
文献用例
宋代地理文献《方舆胜览》曾以“岌嶷”描述蜀道山形,称其“峭壁岌嶷,行者屏息”,凸显地理特征的险要。
-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考据。如《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将其列为“复合式山形描写词”的典型范例。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唐诗》清代刻本
- 《方舆胜览》国家图书馆藏本
- 《古汉语词汇研究》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岌嶷”是一个汉语词汇,用于形容高峻的山势或事物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jí yí
- 词性:形容词
- 结构:并列式合成词,由“岌”(高耸)和“嶷”(山势高峻)组成,两者均表高耸之意。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 唐代用例:
杨系《通天台赋》中“势岌嶷以山峙”一句,描述高耸的山势如同矗立的台阁。
- 其他文学描述:
如“侧看岸旋转,白浪若山岌”(孔平仲诗),通过比喻展现动态的高峻感。
三、词义解析
- 核心含义:强调事物高而险峻的形态,常用于自然景观或抽象事物的描写。
- 近义词:岌峨、嶙峋、崔嵬
- 反义词:平坦、低矮、平缓
四、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多用于诗词、赋体等文言或书面语中,增强画面感(如“山峙”“白浪”等比喻)。
-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解析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表达。
五、补充说明
- 字形分析:
“岌”从“山”部,本义为山高;“嶷”在《说文解字》中亦指山形高峻,二字组合强化了高耸的意象。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侧跌朝末称身道教道客倒数颠驰东方未明对审督索凤肺风虎拂缀骨崖崖恒春鸿绪桦皮脸惠好护疾嘉年华缄制集成藉姑嗟欷肌革急脉缓受景星麟凤筋驽峻岑开办慷他人之慨媿怍昆仑使者辣手勒戒龙漏萌芽木栰浓重彭越贫富不均裒取千层底情巧呿嗋戎马倥偬摄念始黄首引説是非苔笺橐橐外政晚米五道将军现成话香椿闲见晓晡邪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