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oism]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1).道德教化。《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2).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 、 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 ,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
(3).指佛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 、 道冲 、 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其名称源自古代"道德教化"概念,东汉时期逐渐演变为宗教称谓。核心经典为《道德经》,奉老子为教祖。
派别 | 特征 | 代表经典 |
---|---|---|
正一派 | 符箓斋醮,允许婚娶 | 《正一盟威箓》 |
全真派 | 内丹修炼,出家清修 | 《重阳立教十五论》 |
现有道教信众约2.5万人,宫观1500余座(2025年数据),既保持传统斋醮科仪,也注重生态伦理等现代议题。其"天人合一"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要文化遗产元素。
注:完整发展脉络可参考《道藏》典籍及《中国道教史》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