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教的意思、道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教的解释

[Taoism]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详细解释

(1).道德教化。《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2).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 、 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 ,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

(3).指佛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 、 道冲 、 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词源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其名称源自古代"道德教化"概念,东汉时期逐渐演变为宗教称谓。核心经典为《道德经》,奉老子为教祖。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融合远古巫术、神仙方术及黄老思想,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天师道),标志宗教实体形成。
  2. 演变:
    • 魏晋南北朝:与佛教交融,形成系统教义
    • 唐宋鼎盛:列为国教,出现内丹学说
    • 明清至今:全真、正一两派为主,近现代经改革获新生

三、核心教义

  1. 宇宙观:道为"无形无象的宇宙本源",生育天地万物
  2. 修行观:
    • 性命双修:强调身心兼养
    • 道术结合:既有哲学思辨,又含炼丹、符箓等实践
  3. 伦理观:倡导慈俭不争、济世利人

四、主要教派

派别 特征 代表经典
正一派 符箓斋醮,允许婚娶 《正一盟威箓》
全真派 内丹修炼,出家清修 《重阳立教十五论》

五、现代意义

现有道教信众约2.5万人,宫观1500余座(2025年数据),既保持传统斋醮科仪,也注重生态伦理等现代议题。其"天人合一"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要文化遗产元素。

注:完整发展脉络可参考《道藏》典籍及《中国道教史》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教 道教(Daoism)是中国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道”和“教”。其中,“道”是拆分部首和笔画,它的拆分部首是“辵”(辶),笔画是5;“教”的拆分部首是“攵”,没有拆分部首,笔画是8。道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 道教的繁体字是「道敎」。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道教可以写作「道教」或者「道敎」。这种写法反映了古代汉字书写的风格和变化。 以下是一个关于道教的例句:“他对道教的研究非常深入。” 一些与道教相关的组词包括:道德、道家、道士、道观等。 道教的近义词可以是:道学、道家学说。 道教的反义词可以是:佛教、*********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