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苔笺的意思、苔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苔笺的解释

同“苔牋”。以苔纸制成的笺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苔笺,汉语复合词,由“苔”与“笺”二字构成。从字源学角度解析,“苔”指苔藓类植物,《说文解字》释为“水衣也”,即附着于阴湿处的低等植物;“笺”本义为竹简的注释文书,后引申为精致纸张或信札的代称。

在文献典籍中,“苔笺”特指两类特殊笺纸:其一为唐代文人雅士取苔藓纤维制作的工艺纸张,如《文房四谱》记载的“苔纹纸”,其质地粗朴且带有自然纹理;其二指明清时期笺谱中摹绘苔藓纹样的信笺,如《萝轩变古笺谱》收录的苔痕笺样式,以青绿设色模拟苔藓肌理。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苔笺书罢自沉吟”描述用苔纹纸书写的情景,明代高启《题笺》诗“石苔侵古砚,松露滴秋笺”则体现其作为文人书斋雅物的意象。现代《汉语大词典》将“苔笺”定义为“带有苔藓纹饰或采用苔藓原料制作的信笺”,强调其工艺特性与文化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苔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指以苔纸制成的小笺,主要用于书写或信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用途

  1. 起源:
    • 唐代已有苔笺,主要产自浙江地区,与“越之剡藤”纸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书写材料。
  2. 特点:
    • 因苔藓的天然纹理,笺纸呈现质朴、古雅的美感,常用于文人雅士的书信或诗作。
  3. 文献记载:
    • 唐代李肇《国史补》明确提到苔笺为地方特产;
    • 王勃《乾元殿颂》序中也有“纵麟笔于苔笺”的描述,印证其文化地位。

常见误解辨析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记载,可参考《国史补》或《嘉泰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夜保呈鲍照雹子倍还咇剥剥笔帖焯烁槎子充闾之庆抽打村史打嘴巴定销遁剑富国安民告化儿高压氧舱犷暴滚毬过省果足寒砚豪望闳壮后驾恢愕回放晦滞护身咒简子狡竞架桥接淅酒柜隽楚旷无堀强两个肩膀扛张嘴笼罗乱萌鲁阳挥日慢掂掂懵然无知辟怪虔信切勑屈杀濇濇首恶搜神记琐智泰逢泰通慆耳陶陶萎苶无声无息遐陋香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