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索的意思、督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索的解释

催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朱氏阴德》:“负势家钱三百千,计息已数倍,督索无以偿。”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朕谓三司主国财,乃要蠲放;二府主德政,却要督索,近臣如此,天下何缘太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督索"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1. 核心含义:

    • 字义拆解:
      • 督: 本义为观察、审视,引申为监督、督促、催促、责成之意。强调对过程或行为的监察与推动。
      • 索: 本义为大绳子,引申为寻求、索取、讨要、追讨之意。强调对目标物(如物品、款项、信息等)的获取行为。
    • 合成义: “督”与“索”结合,意为监督、催促他人进行索取或缴纳的行为,或者指在监督下进行索取。其核心在于强调索取行为是在某种压力、催促或监督之下进行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紧迫感。
  2. 引申与用法特点:

    • 强制性/紧迫性: “督索”通常不是简单的请求或协商,而是带有上级对下级、债权方对债务方、官府对民众等施加压力或监督的意味。例如官府“督索”赋税、债主“督索”欠款。
    • 对象: 其索取的对象通常是具体的、有形的物品(如钱粮、货物)或无形的责任(如完成任务、履行职责)。
    • 语境: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法律文书(尤其是古代或涉及债务追讨的语境)或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常用于描述官方行为(如征税、征粮)或严肃的追讨行为(如追债、追缴)。
    • 近义词辨析:
      • 催讨: 更侧重于口头或书面的催促行为,强制性可能不如“督索”强。
      • 追索: 更侧重于追回、索回(如追索欠款、追索赔偿),强调目的性,但“监督”的意味不如“督索”明显。
      • 征收: 特指政府依法收取(赋税等),是“督索”在特定领域(如税务)的具体应用形式之一。
    • 权威来源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督索”的解释为:“催讨;索取。” 并引用了宋代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中的例句:“转运司窘于财用,例不肯移税,纵与移折,又添展利息,督索严急。” 此例清晰体现了官府在财政压力下,严苛地催促、索取(移税及利息)的情景。
      • 《辞源》(商务印书馆)亦收录“督索”,释义为“催逼索取。”

“督索”意指在监督、催促之下进行索取或讨要,强调索取行为的强制性、紧迫性及被监督性。它主要用于描述官方行为(如征税)或严肃的追讨行为(如追债),是一个带有一定历史感和正式书面语色彩的词汇。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督索”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示催讨债务或财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使用场景

3.文献出处

4.现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癐癐白玉霜鼈臑并头红残梅唱口馋涎欲滴趁打哄除废粗质瞪视定稾兜结腭锋芳声俯思该徒高意规厉汉帜黑祲黄巢狐臭嘑尔互济加耗鉴采坚牡骄伉金刚揭帝晶耀寖盛诀别骏足懒洋洋磷磨率更令瞀乱面刺迷稀逆反心理批风抹月铅字钦岑认色入冠三步两脚轖驾山上有山试效师役首计输入阻抗索处谈宾踢毬为法自弊翁壻无缘无故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