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索的意思、督索的详细解释
督索的解释
催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朱氏阴德》:“负势家钱三百千,计息已数倍,督索无以偿。”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朕谓三司主国财,乃要蠲放;二府主德政,却要督索,近臣如此,天下何缘太平。”
词语分解
- 督的解释 督 ū 察看;监管:监督。督办。督导。督察。督促。督师。督率(刬 )(亦作“督帅”)。督战。督学。 责罚:督过(督察责备)。督责。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邮。督护。总督。提督。督抚。 笔画数:; 部首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网络扩展解释
“督索”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示催讨债务或财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义分解:
- 督:意为“督促、催促”,强调对某事的监督与催促。
- 索:意为“索取、要求”,指明确提出归还或支付的诉求。
- 整体含义:指通过催促、施压等方式要求对方归还欠款或履行义务。
2.使用场景
- 常见于商业交易或债务纠纷中,例如债权人向债务人催讨欠款。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府或强势方对弱势方的催逼行为,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提到“督索无以偿”,即因利息过高无法偿还债务。
3.文献出处
- 宋代王巩《随手杂录》中记载,宋神宗曾批评官员“督索”行为与德政相悖,反映该词在古代政治经济中的负面色彩。
4.现代应用
-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督索:
督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督促追讨欠款。拆分部首是目和糸,共12画。
这个词的来源非常古老,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一书中,用来指派官员责令追讨欠债。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现代商务中追讨欠款。
在繁体字中,督索的写法是「督索」,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多样,督索古字可以写作「督索」或「督尋」。
下面是一些关于督索的例句:
1. 他雇了一位律师来督索欠款。
2. 这家公司一直在督索逾期付款的客户。
组词:
督查、索要、追索、督促。
近义词:
催讨、追讨、追还。
反义词:
宽容、宽待、宽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