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盥的意思、巾盥的详细解释
巾盥的解释
谓盥洗。《新唐书·吉顼传》:“ 頊 往见 武承嗣 ,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
词语分解
- 巾的解释 巾 ī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巾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巾巾英雄”)。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盥的解释 盥 à 浇水洗手,泛指洗:盥洗。盥漱。 洗手器皿:“承姑奉盥”。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巾盥"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巾"和"盥"两个字组合而成,其含义与古代的盥洗礼仪和器具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巾:
- 本义指用于擦拭、包裹或覆盖的布帛。《说文解字》释为:“巾,佩巾也。从冂,丨象糸也。”主要指手巾、头巾等。
- 在“巾盥”组合中,特指盥洗后用于擦拭的手巾或布巾。
-
盥:
- 本义指洗手。《说文解字》释为:“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其甲骨文字形像双手伸入器皿中接受水流冲洗之状。
- 引申义指洗手、洗脸的行为,也指用于盥洗的器皿(如盘、匜)或场所。
二、复合词“巾盥”的含义
“巾盥”作为一个整体名词,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
-
盥洗用具的统称:
- 指古代用于洗手、洗脸的整套器具。这通常包括:
- 盛水的容器:如盘(承水用)、匜(浇水用)。
- 擦拭的布巾:即“巾”。
- 因此,“巾盥”常代指整套盥洗器皿。《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巾和盥器。盥,洗手。泛指盥洗用具。”
- 例如,《礼记·内则》记载的侍奉父母晨省礼仪中即有“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的详细描述,这里的“盘”、“水”(匜所盛)、“巾”共同构成了“巾盥”之物。
-
盥洗的行为与礼仪:
- 由于“盥”本身包含动作义,“巾盥”有时也引申指盥洗这一行为过程,特别是包含用巾擦拭这一环节的完整盥洗动作。
- 在古代礼仪制度(如祭祀、宴飨、侍奉尊长等)中,盥洗(沃盥)及授巾是重要的仪节,“巾盥”一词也隐含了这套礼仪程序。
三、文化内涵与使用
“巾盥”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清洁卫生的重视,更反映了礼乐文化中对行为举止规范化的要求。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也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礼制、生活习俗、器物或文言文阅读的语境中。
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汉字学奠基之作,提供“巾”、“盥”的本义及字形分析。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巾盥”词条并释义。
- 《礼记·内则》 (儒家经典《礼记》篇目):记载古代家庭生活、侍奉尊长的详细礼仪,包含“沃盥授巾”的具体描述,是理解“巾盥”在礼仪中应用的关键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巾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综合如下:
-
基本释义
指盥洗,即洗脸、梳洗的动作。其中“巾”指擦拭用的布(如头巾、手巾),“盥”为动词,表示洗手、洗脸的行为。
-
字词分解
- 巾:本义为纺织品,如头巾、手巾,此处引申为擦拭动作。
- 盥:从“臼”(双手)、“水”、“皿”,象形洗手于盆中的动作,后泛指洗漱。
-
历史出处
该词可见于《新唐书·吉顼传》:“頊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此处指吉顼欲让妹妹侍奉武承嗣盥洗,体现古代贵族生活场景。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女子梳妆或侍奉他人洗漱的情景,如“侍王巾盥”即服侍权贵洗漱。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
-
现代延伸
当代可引申为注重仪容整洁的行为,但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语中更常用“洗漱”“梳洗”等词替代。
建议需深入探究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新唐书》原文以获取更完整的古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生日拜央餐霞饮液巢父刺彪摧悴大姆子挡箭牌道谢登涉登陟堕怠髣像饭蔬饮水发孝发行量附会寡淡骨榦棍成国备寒毛卓竖耗弃鹤爪回话翦发待宾检慎解馆旌棨金壶墨汲直爵穴拘拏叩阙赖皮子两瞽相扶谟猷宁绸驽羸平溢岐黄家秋红扰毅稔慝日期三五夜绳缨尸乡翁衰耄黍臛俗仪薙染同三品湍濆腿絣豚胁忘名刓缺卧雪眠霜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