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刓缺的意思、刓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刓缺的解释

(1).亦作“ 刓闕 ”。磨损残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中:“ 东坡 《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 蜀冈禪智寺 ,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2).犹败坏。 唐 韩偓 《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刓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文献用例及引申义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二、核心含义

  1. 磨损残缺

    • 如古碑文字因年代久远导致模糊残缺:“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前蜀·杜光庭《录异记》)。
    •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提到“字不刓缺”的书籍更值得收藏,强调文字保存完好。
  2. 败坏、衰败

    • 多用于形容事物或制度的衰颓,如“士习浇漓,官方刓缺”(明代文献);
    • 宋代岳珂《桯史》中“武备刓缺”指军事防备废弛。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古籍及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需注意语境区分其具体指向:描述实物磨损时侧重“残缺”,描述抽象事物时多指“败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刓缺的意思

刓缺(guàn quē)是一个意思比较特殊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其大致意思是“纠正缺点错误”,具有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之义。

刓缺的部首和笔画

刓缺的部首是刀(刂),表示与刀相关。它的笔画数为10画。

刓缺的来源

刓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复合口语词汇,其中,刓意为纠正、改正,缺意为不足、错误。它的产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纠正缺点、改正错误的期望。

刓缺的繁体字

刓缺的繁体写法是「刪缺」。

刓缺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刓缺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字形可能发生变化。然而,刓缺的基本结构和含义大致保持不变。

刓缺的例句

1. 他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很努力在刓缺,提高自己。
2. 这个项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要不断地刓缺,使它更加完善。
3.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们认识自身的缺点,并不断进行刓缺,提升自己的能力。

刓缺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刓正、刓过、刊正
近义词:弥补、改正、纠正
反义词:缺陷、不足、错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