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仪的意思、俗仪的详细解释
俗仪的解释
世俗的仪式礼节。《新唐书·蒋乂传》:“陛下 建中 詔书,郡、县主当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毋用俗仪。”
词语分解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 仪的解释 仪 (儀) 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
专业解析
"俗仪"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俗"与"仪"两个语素的词典释义及组合用法来理解:
-
俗:
- 基本义: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如《说文解字》释“俗”为“习也”,指相沿成习的风尚。
- 引申义:大众的、普通的、通行的;有时也带有平庸、不高雅的含义。
-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均将“俗”解释为社会习惯、民情风尚。
-
仪:
- 基本义:指礼节、仪式、法度、准则。如《说文解字》释“仪”为“度也”,指法度、准则。
- 引申义:礼节仪式、容貌举止、礼物等。
-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将“仪”解释为礼节、仪式、法度等。
-
俗仪:
- 合成词义:将“俗”与“仪”组合起来,“俗仪”通常指:
- 民间通行的礼节仪式:指在特定社会群体或地域中普遍遵循、相沿成习的礼节、规矩或仪式程序。这些仪式可能不如官方或正式典礼那样严格,但被特定群体广泛认同和实践。
- 世俗的、非正式的礼仪:强调其源于民间习惯,区别于官方制定的典章制度或宗教的正式仪轨。它可能更侧重于人情世故、社会交往中的惯常做法。
- 常见语境:该词常用于描述地方风俗、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中的传统规矩、人情往来中的礼节(如送礼习俗)、或者指代一些被认为不够高雅或过于繁琐的世俗礼节。
-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俗仪”的释义为:“世俗的礼仪”。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虽未单列“俗仪”词条,但其对“俗”和“仪”的释义组合清晰指向“世俗的礼节仪式”这一核心含义。
- 该词义在古典文献和现代描述民俗、社会文化的著作中常有体现,例如描述地方婚丧习俗时常用“依俗仪而行”。
“俗仪”指民间通行的、世俗的礼节、规矩或仪式。它强调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被大众普遍遵循的、非官方或非宗教正式规定的那些行为规范和仪式程序。
网络扩展解释
“俗仪”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世俗的仪式礼节,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习俗和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俗”指大众化、普遍的习俗,“仪”指礼仪或规矩,组合后表示社会约定俗成的礼节形式。例如婚丧嫁娶中的传统流程,便属于“俗仪”范畴。
-
历史例证
据《新唐书·蒋乂传》记载,唐代曾要求皇室婚嫁“循典故,毋用俗仪”,即倡导遵循典籍礼仪而非民间习俗,说明该词在古代已有明确使用。
-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含一定批判性,暗指某些礼节可能流于形式或缺乏深层意义。例如:“现代婚礼应重情感而非拘泥俗仪。”
-
近义词与扩展
近义词包括“俗礼”“世礼”,反义词可对应“典仪”“古制”。其核心在于强调习俗与礼仪的世俗性,而非官方或典籍规定的仪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语境用法,可参考《新唐书》相关文献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鲁巴岛白盐绑扎辨事闭路电视参五参照系传帮带倒景捣杂的豆华水斗食杜弃凡迹肥猪翰墨林寒栖恨恨河套候证讙沸慧明湖嵌互折胡子工程近场惊蹶京兆鸟尽醉口衔天宪昆虫来廷懒学两街连鏁陵陷陆稻麦颗买讬茗战内河船韸韸毗益砌合情衷穷交诠谛阙漏臊腥僧蓝师祁石作搜集特勑跳跳舞舞颓败托口屠羊说王路堂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