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斩衰服的帽缨。《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屨者。” 贾公彦 疏:“云冠绳缨者,以六升布为冠;又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则知此绳缨不用苴麻用枲麻。”《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屨。” 孙希旦 集解:“绳缨,斩衰冠之缨。” 汉 班固 《白6*虎通·丧服》:“布衰裳麻絰,箭笄绳缨,苴杖为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绳缨汉语 快速查询。
“绳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定义
指古代“斩衰”(最重的丧服)中用于固定丧冠的麻制帽带,属于丧礼服饰的重要部分。其材质为枲麻(粗麻),区别于普通帽缨的装饰性,凸显丧事的庄重与哀悼。
文献依据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绳缨”可比喻“重要职位或责任”,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推测可能是基于“绳”象征约束、“缨”象征冠带的联想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为现代衍生义。
在古籍中,“绳缨”主要指丧服帽带,属礼制术语;现代语境下需注意是否存在比喻用法,建议优先依据《仪礼》《礼记》等经典文献理解。
绳缨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指的是系在帽子、衣物或其他物件上,有装饰作用的细绳或细带。具体定义和用法如下:
绳缨(shéng yīng):系在帽子、衣物或其他物件上,有装饰作用的细绳或细带。
绳缨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和缶,共有12个笔画。
绳缨一词来源于古代帽子上的装饰性细绳或细带。这些绳缨用于固定帽子形状,同时也给帽子增添了一些装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引申为系在其他物件上的细绳或细带。
繁体字“繩縈”也是绳缨的意思。
在古代,绳缨的写法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古汉字中的“绳”字以两个“纟”字相连组成,“缨”字则以“纟”和“甬”相连接。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
1. 他头上系着一条金丝绳缨的黑色礼帽。
2. 她的军帽上装饰着一对红色的绳缨。
绳索、绳网、绳梯、丝绳、绳结。
带子、带、绳子。
解开、松散、脱落。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绳缨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例句。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与绳缨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阿修罗饱和点标号柏拉图不相投测景产莳乘坚驱良瘳差纯茂辍才鉏牙大亚湾核电站典护东鳀斗盎笃嗜凤凰衔书富埒天子膏粱歌堂海草鹤顶红白灰鼠互利昏敝火积火针鹄色齎操颉杭九曲回肠旧宅钜费君山闿悦例儿扯儿凌跨瞀忧逆向排荡赔産烹银翘英青风任能三清殿诗运收集蜀都水辗死生存亡肆体佻姣提花涕泣唯力是视无形无影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