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地所产的小竹。《列子·汤问》:“ 詹何 以独茧丝为纶,芒鍼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
“荆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xiǎo(注意:部分网页中“篠”误标为“xiǎn”,但根据《列子》等古籍及现代词典释义,正确发音应为“xiǎo”)。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荆篠”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所产的小型竹子,属于细竹类。这种竹子质地坚韧,可用于制作器物,如钓鱼竿等。
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鍼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这里描述古人用荆篠制成鱼竿,钓起大鱼的场景,体现其轻巧且坚固的特性。
部分资料(如)将“篠”注音为“xiǎn”,但根据古籍及现代词典,正确读音应为“xiǎo”。其比喻“友情深厚”的释义缺乏可靠来源,可能与其他成语混淆。
现代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用于形容竹制器具或描绘自然景物(如“荆篠为竿”“绿筱青涟”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子》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荆篠(jīng xiǎo)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竹笋”的意思。竹笋是指竹子内部生长的芽,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荆篠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头)和⺮(竹字旁),其中艹是部首,而⺮是偏旁。
荆篠的总笔画数为17画。
荆篠的来源比较有意思。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荆篠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这部文献中。《楚辞·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屈原流亡途中的辛酸和对故乡的思念。在诗中,荆篠这个词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竹林。
荆篠的繁体字是「荊簫」。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荆篠的写法稍有不同。荆的古体字为「菁」,篠的古体字为「藓」。
1. 春天来了,山上的荆篠竹笋冒出了嫩芽。
2. 在农村,人们常常采摘野生的荆篠竹笋来做菜。
1. 草木蓝篠(cǎo mù lán xiǎo):指山野中的各种植物。
2. 篠竹(xiǎo zhú):指竹子的新芽或幼苗。
竹笋、菜薹。
竹子、蔬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