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短韵长的意思、节短韵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短韵长的解释

宋 词以长调为慢词,短调为小令。小令字数少,但要求韵味深长。 清 江顺诒 《词学集成》卷六:“ 张玉田 云:‘词之难於小令,如诗之难於絶句。盖十数句均要无閒字句。要有閒意趣,末又要有餘不尽之意。’案:此所谓节短韵长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节短韵长”是宋词创作中的术语,特指小令这类短调词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出自清代江顺诒《词学集成》,指宋词中“小令”的创作特点——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宋词分为长调(慢词)和短调(小令),小令通常在58字以内,虽字数有限,却需通过精炼语言营造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

  2. 创作要求
    张玉田在《词源》中强调,小令创作如诗之绝句,需满足三个条件:

    • 无闲字句:每个字都要精准传神
    • 有闲意趣:在紧凑结构中蕴含闲适意境
    • 有余不尽之意:结尾留白,引发联想
  3. 艺术对比
    与长调慢词铺陈叙事不同,小令更接近诗歌的凝练表达。例如李清照《如梦令》仅33字,却通过“绿肥红瘦”等意象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怅惘,正是“节短韵长”的典型体现。

  4. 现代应用
    这一概念延伸至现代文学创作,指代微型文学体裁(如微小说、俳句)的核心创作原则——用极简形式承载丰富内涵。

如需查看具体词例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网、查字典等来源提供的扩展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节短韵长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笔画

节短韵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诗词的节奏时而缩短字数,时而延长字数。

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其中“节”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刀切手部,右边是灬(又称为“火”);“短”由矢部和短又组成,矢部在左边,短又在右边;“韵”由音部和彦组成,其中音部在左下,彦在右边;“长”由长部(也可以看做门部和爿,门部在左边,爿在右边)和长字旁组成,长部位于上面,长字旁位于下面。

来源与繁体

“节短韵长”这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运用了节短韵长的写法,以增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在繁体字中,节短韵长可以写作“節短韻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节短韵长的写作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古代的字体中,可能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但整体的组合结构和意思并没有改变。

例句、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他的诗歌充满了节短韵长的风格,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组词:追根究底、声调变化

近义词:音律多样

反义词:无章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