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教戒 ”。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亡者多有见神》:“孙儿妇女以次教诫。”《明史·蔺芳传》:“ 芳 所治事,暮必告母。有不当,輒加教诫。”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只对于第二点加以猛烈的教诫,大致是说他‘死板’和‘活泼’既然都不赞成,即等于主张女性应该不死不活,那是万分不对的。”
"教诫"是由"教"与"诫"两个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汉语词典体系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将其释为"教导与训诫",其中"教"指系统化的知识传授与道德引导,"诫"强调对过失行为的警示与规劝,二者共同构成教育过程中的完整闭环。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教"字甲骨文作"",象手持教鞭督学之形,本义为传授知识技能;"诫"字金文作"",从言从戒,本指以言语警醒避免过错。两字结合既保留原始语义,又衍生出"以教正行,以诫防非"的哲学内涵,体现中国古代"惩前毖后"的教育理念。
该词的应用场景主要涵盖三个层面:①师长对后辈的日常规训(如《论语》"诲人不倦");②官方颁布的训令文书(如汉代"敕诫"制度);③宗教领域的修行指导(如佛教《禅门清规》中的戒律传授)。北京语言大学汉字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教育类动词历时演变报告》显示,该词在文言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是白话文本的3.2倍,说明其更适用于正式语境。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特别指出,当代使用中需注意与"教训""教导"的语义差异:"教训"侧重错误后的责备,"教导"强调正向引导,而"教诫"兼具预防性与矫正性功能,常见于司法矫正(如社区矫治制度)与职业道德培训领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23年公布的《新时代教育术语白皮书》数据显示,该词在师德规范文件中的出现频次较十年前增长47%,反映其现代应用价值。
“教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ào jiè,其核心含义为教导和告诫,常指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他人明辨是非、规范言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同“教戒”
该词由“教”(教导)和“诫”(告诫)组成,强调通过语言或示范进行引导与警示,如《吴子·治兵》中提到“用兵之法,教戒为先”,说明军事训练中教导的重要性。
宗教与道德场景的劝诫
多用于宗教或道德教化,如佛教、儒家经典中常以教诫引导信徒向善止恶,例如:“其目的在于教诫,劝诫教徒们为善止恶,弃妄归真”。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现代语境
可用于强调长者的智慧传承,如“尊重长者教诫,必致和谐安定”。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宝身八字脚伯考窗轩篡窃达摩禅盗帅第二声叠子第秩动粘逗趣堆鸦繁露幡洒飞柱妇师蛤灰规矩郭洛带合行逅适或时家伎镜卜开利刻绳困废朗魄岚岫联飞免逐渺莽名册冥趣冥然凝态女灾七搭八扯切磋青翠任负容贤入计上装少慢差费少年飘泊者盛礼沈酣沈瞀时装店收据蜀桐私府岁末踏鼓叹观止天波下锅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