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浄人的意思、浄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浄人的解释

指在寺院担负勤杂劳务的非出家人员。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释智顺》:“尝有夜盗 顺 者,浄人追而擒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鞫闍国》:“佛像严丽,僧徒肃穆,役使浄人数千餘户。”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余力不能自为,每求僧或浄人中一二成余志,未能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浄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浄人"(jìng rén)是一个源自佛教典籍的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其核心含义指佛教寺院中从事杂役、服务僧众但未正式出家受戒的男性。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身份定义

    "浄人"特指在寺院内承担劳务工作的在俗男子,其职责包括处理日常杂务、管理寺院财物、协助法事准备等,是维系寺院运转的重要辅助人员。他们虽居于寺院,但未剃度受戒,身份介于僧侣与普通信众之间。

  2. 职责范围

    据佛典记载,浄人需负责清扫殿堂、烹煮饮食、耕种寺田、保管物品等世俗事务,确保僧侣能专注于修行。其角色类似"寺院执事",但更强调服务性劳动的性质。

二、词源与演变

  1. 佛教术语来源

    "浄"源于梵语"śuddha"(清净),体现佛教对寺院环境及修行生活的洁净要求。"浄人"即维护道场清净的劳动者,此词最早见于唐代律宗文献,如《四分律行事钞》提及寺院需"差遣浄人"处理杂务 。

  2. 与"净人"的关系

    "浄"为"净"的异体字(见《汉语大字典》),故"浄人"同"净人"。宋代《禅苑清规》明确记载:"净人,掌浴室、厕所以及园圃种植。"二者在古籍中常混用,指向同一身份。

三、文化背景

  1. 戒律中的定位

    佛教戒律规定僧侣不得直接接触金银、耕作等世俗事务,故需由浄人代理。其存在既保障僧团持戒清净,也维系寺院经济运作,是佛教制度的重要环节。

  2. 历史变迁

    随着佛教本土化,浄人角色在宋元后逐渐被"行者""园头""火头"等具体职务名称替代,现代汉传佛教寺院中已无此专职称谓,相关职能由居士或专职员工承担。


权威参考来源: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净人"条目(在线阅读
  2. 佛光山《佛光大辞典》"净人"释义(查阅链接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卷"浄"字条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寺院制度,可参考《百丈清规》《禅苑清规》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浄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ìng rén,主要用于古代佛教寺院相关语境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1. 定义
    指在佛教寺院中承担勤杂劳务的非出家人员,通常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如清扫、搬运等),但不具有僧侣身份。其职责类似于现代寺院中的“居士”或“义工”,但更强调服务属性。

  2. 词源与演变

    •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慧皎的《高僧传》,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宋代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也有记载,说明其使用贯穿多个朝代。
    • 词中的“浄”(同“净”)有清净、洁净之意,可能与寺院中维持环境整洁的职能相关。

文献例证


与其他词汇的区分


现代使用

如今“浄人”一词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佛教制度或文献时仍具参考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高僧传》《大唐西域记》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蚶保界冰天雪窑补帄不闻不问残刑敕符春秋五霸矗削雌性打离婚风鸦粉团槀殡告礼给敏官办寒砌好离好散怀惠佳丽城介潭季库倦出拘防醵费刳割库券蜡表累劳练真麟绂利锁名缰流放柳琴戏礼园龙物麪筋绵蕝明祠命屦明月清风木扇骈跗凄豓日母肉体烧畲慎独侍婢随风逐浪鮻魮娑罗双树踏藉委献污宫无火闲编象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