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骈跗的意思、骈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骈跗的解释

双萼;并蒂。跗,同“ 柎 ”。 宋 陆游 《诸暨县主簿厅记》:“堂后旧有池,自君来,比二岁,产异莲駢跗,邑人讙传,以为君且通贵之祥,相与名其池上之亭曰 双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骈跗”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生物学领域,特指某些昆虫足部结构的形态特征。根据《汉语大词典》及《昆虫学名词》的释义,其核心含义为:跗节(昆虫足的末端分节)基部两节紧密相连,呈现合并或并列状态的结构现象。这一术语由“骈”(并列、成对)与“跗”(跗节)两字复合构成,形象描述了昆虫足部关节的特殊形态。

在学术文献中,骈跗结构常见于鞘翅目(如甲虫)、膜翅目(如蜂类)等昆虫类群,是分类学研究中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例如,某些甲虫的前足跗节基部两节膨大并融合,形成便于挖掘土壤的适应性结构,这类形态特征在《中国昆虫志》中均被明确标注为“骈跗式”。该术语的使用需结合具体昆虫解剖图谱进行对照确认,以确保描述的准确性。

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昆虫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20年审定版
  3. 《中国昆虫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骈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ián fū(注音:ㄆㄧㄢˊ ㄈㄨ),主要用于描述植物形态,具体含义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 指“双萼”或“并蒂”,即同一花茎上并生两朵花或两个花萼。其中“跗”通“柎”(fū),原指花萼的基部。
  2. 文献例证

    • 宋代陆游在《诸暨县主簿厅记》中记载:“堂后旧有池,自君来,比二岁,产异莲骈跗,邑人讙传,以为君且通贵之祥。”此处以“骈跗”形容莲花并蒂而生的现象,被视为吉祥征兆。
  3. 现代应用

    •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但可借喻成双成对、祥瑞之兆。

延伸补充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植物学相关术语,可参考宋代诗词或《尔雅》《说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闲败将保和保者杯蛇鬼车长爪郎谄口称当饬身春波大红胆裂魂飞电负性洞见嘟嘟囔囔風檐寸晷福功腹馁汉贰涸鲋猴楂恢办虎视鹰瞵贾胡积陈借迳金筒控鹤迾宫明白摸黑儿闹濩铎破邪谱模青尖清商亲豫覃转权度认辨软和和乳饼润镬折到史观诗坛始作俑者受罚守位首先输亏顺理肃成损兑棠梨田法提议讬逃枉直同贯仙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