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峭正的意思、峭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峭正的解释

严正。《新唐书·萧嵩传》:“ 光庭 卒,帝委 嵩 择相, 嵩 推 韩休 。及 休 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 嵩 惭,乞骸骨。”《新唐书·虞世南传》:“ 煬帝 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峭正(qiào zhèng)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严厉而正直"的品性特征。从构词角度分析:"峭"本指山势陡直,引申为严峻、刚硬之意,《说文解字》释"峭"为"陵也,从山肖声";"正"则表示正直、端正的道德标准,《论语·颜渊》有"政者,正也"的训诂关联。二者组合构成并列式合成词,强调刚正不阿的品格特质。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处事作风,具有以下语义特征:

  1. 刚硬不屈:如峭壁般不可动摇的原则性
  2. 道德洁癖:对是非曲直的严苛判断标准
  3. 行为范式:行事作风的端正不苟且
  4. 情感色彩:常含褒义,但过度则显偏执

在具体语境中,《世说新语·品藻》记载的"其性峭正,未尝降意"即典型用例,展现魏晋时期对士人风骨的审美标准。现代汉语中虽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文献研究、人物评传写作等领域仍具特殊表现力。

网络扩展解释

“峭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峭正(qiào zhèng)意为严正,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处事态度刚直、不妥协。例如《新唐书》中记载,唐代官员韩休因性格“峭正”与同僚产生矛盾,甚至在皇帝面前争论是非曲直。


古籍出处

  1. 《新唐书·萧嵩传》
    记载韩休因“峭正不相假”(严正而不宽容)的性格,与萧嵩共事时引发冲突,最终萧嵩主动请辞。

  2. 《新唐书·虞世南传》
    隋炀帝虽赏识虞世南的才华,但因忌惮其“峭正”的品性,长期未予重用。


用法与引申


示例语境


“峭正”是典型的文言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用以描述刚直严正的人格特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黯寂笔翰并威偶势碧漪笔冢研穿伯劳撤围驰赴尺头嗤戏达观知命戴白掇石風激電駭凤喈古楼子瞽説寒蓬好乾好羞河目昏弃结字棘扈氏静钟金鸡勒谨识吉星沮梪咔嚓烤火可不良弓无改论究莽莽荡荡面型谬妄谬幽鸟害攀陪汽灯旗鼓相当气土三山股撒沁上下平深谷申志施粉守敌瘦马睡语贪心恬荡停鞭望风而走乌私乡慕枭剪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