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引的意思、敦引的详细解释
敦引的解释
规劝引荐。《北史·序传·李琰之》:“﹝ 琰之 ﹞曾游 河内 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 彭城王 勰 辟为行军参军,苦相敦引, 冲 又遣信喻之,久乃应6*召。”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引的解释 引 ǐ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退却:引退。引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笔画数:; 部首:弓;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敦引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敦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当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敦引”意为规劝并引荐,强调通过诚恳劝说引导他人接受某种职位或行动。该词由“敦”(诚恳督促)与“引”(推荐引导)组合而成,体现古代文人间相互举荐的礼仪文化。
2.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北史·序传·李琰之》的记载:李琰之曾隐居于河内北山,彭城王元勰欲任命他为行军参军,通过多次“苦相敦引”(反复恳切规劝与邀请),最终使其接受职位。此例说明“敦引”常用于描述权贵对有才之士的郑重邀请。
3.字义分解
- 敦:本义为厚道(如“敦厚”),引申为诚恳、郑重(如“敦聘”)。
- 引:本义为拉、牵,后衍生出引导、推荐之意(如“引荐”)。
4.使用注意
“敦引”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研究语境。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诚挚邀请”“举荐劝说”等现代表述替代。
建议对古文语境感兴趣者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以深化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敦引(dūn yǐn)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拆分成“敦”和“引”两个部分。其中,“敦”是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的,左边是扌部,右边是享部;它的笔画数为12画。而“引”的部首是弓部,它的笔画数为4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该词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例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写法是“敦綸”,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敦纶”。
以下是该词的一些例句:
1. 他的举止敦厚而又谦虚。
2. 这本书是我引用的敦煌文献之一。
一些与敦引相关的组词包括:
1. 敦厚(dūn hòu):形容一个人品德朴实、踏实可靠。
2. 引领(yǐn lǐng):指引导、带领。
3. 引用(yǐn yòng):指在文章或讲话中援引他人的观点或材料。
与敦引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敦实(dūn shí):形容一个人或物体的外表坚固、稳重。
2. 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形容一个人的诚挚和真诚。
3. 正直(zhèng zhí):指一个人的品质诚实、正当。
与敦引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狡诈(jiǎo zhà):形容一个人心机深沉、不诚实。
2. 善变(shàn biàn):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变化无常、不稳定。
3. 没有方向(méi yǒu fāng xiàng):指一个人缺乏目标或决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