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删书的意思、删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删书的解释

孔子 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璿玑钤》称: 孔子 得 黄帝 玄孙 帝魁 之《书》,至 秦穆公 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 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纬》云: 孔子 得 帝魁 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汉 之 刘歆 、 班固 、 扬雄 , 唐 之 孔颖达 等均尊信 孔子 删《书》之说,以为《尚书》源于古代史官,经 孔子 删次成书。但此说后世多有疑议,认为《书纬》及 司马贞 所引《尚书纬》之说不足据。 宋 林之奇 《尚书集解》称“此说不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书序》更引 孙宣侗 之说,谓:“不但《书序》可疑,并百篇之名,亦未可信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删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ān shū,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删除或销毁书籍的行为,也引申为删除文字、抹除历史记载。这一行为常与政治、文化控制相关,例如古代统治者通过删书统一思想。


二、历史背景与争议

  1. 孔子删订《尚书》之说
    据《尚书璇玑钤》等文献记载,孔子曾对上古文献进行整理,将三千余篇删减至百篇左右,形成《尚书》和《中侯》。此说被汉代刘歆、班固及唐代孔颖达等学者认可。
  2. 后世质疑
    宋代林之奇、清代顾炎武等学者认为此说缺乏可靠依据,甚至质疑《尚书》篇目的真实性,指出相关记载可能为后人附会。

三、现代引申义


四、总结

“删书”既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孔子整理文献),也包含广义的文化干预行为。其争议性体现了历史记载与学术考据的复杂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日知录》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删书的意思

删书是指将某些书籍从文化、教育或政治方面视为有害、不适合流传或传播的行为。删书可以是出于审查或限制的目的,也可以是基于其他原因,如思想差异、文化冲突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删书的汉字“删”一共有两个部首,左边是“刀”,右边是“彡”。“刀”表示刀剑,有割除、删除的意思,而“彡”表示毛发,有故意割除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8。

来源

“删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中,其中说到:“谓无量之删鄙、无道?之入也。”意为“说的是修剪去鄙劣的东西,不在路程之内。”这是最早的有关删书的记载。

繁体

“删书”的繁体字为「刪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的汉字写法中,删书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彡」字旁更加详细地刻画了毛发的形态。

例句

1. 由于政治原因,他们被迫删书,以适应统治者的要求。

2. 他的行为受到了广泛批评,有人抨击他在学术界进行了大规模的删书。

组词

删改、删减、删节、删去

近义词

删除、剪辑、减少、修订

反义词

收藏、保存、增加、编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