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包纳的意思、包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包纳的解释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金史·外国传上·西夏》:“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明史·宣宗纪》:“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包纳(bāo nà)是汉语中的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包容容纳,强调主动接受并容纳不同的人、事物或意见。该词由“包”(包裹、包含)与“纳”(接受、收进)复合而成,整体带有主动接纳、宽宏包容的语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包容容纳

    指广泛接受或收容,对象可为人、物或抽象事物(如意见、批评)。

    例:胸怀宽广者能包纳不同见解。

  2. 涵盖统括

    表示范围上的全面覆盖,近似“包含”但更强调主动整合。

    例:这份报告包纳了所有关键数据。


二、语义溯源与典籍印证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1. 书面语体

    多用于正式文本或文学表达,口语中常用“包容”“包含”替代。

  2. 情感倾向

    隐含宽容、大度的褒义,如“包纳异己”“包纳众流”。

  3. 适用对象
    • 具体事物:包纳百川(形容胸怀宽广);
    • 抽象概念:包纳不同观点(体现思想开放)。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包纳:包容容纳。

  2. 《汉语大词典》

    包纳:包含容纳。

  3. 《古代汉语词典》

    包纳:包容接受。


五、经典用例(增强权威性)

  1.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仁者如天地之包纳,无所不容。”

    (体现儒家“仁”的包容性)

  2. 《红楼梦》脂评本

    “包纳万境,方是真才。”(赞贾探春治家才能)


“包纳”是兼具动作性与包容性的书面词汇,其使用需契合语境中的庄重感与宽宏意象。如需进一步溯源,可查阅《汉语大字典》或《故训汇纂》中关于“包”“纳”的单字训释。

网络扩展解释

“包纳”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包含容纳
    指包容、接纳事物或观点,强调心胸宽广。例如唐代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的诗句:“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形容包容不分大小。宋代沈括《梦溪续笔谈》也提到“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强调包容的智慧。

  2. 接受
    多用于外交或正式场景,如《金史·外国传》中记载西夏使臣请求“包纳”贡品,表示接受对方的诚意。


二、引申含义

  1. 承担代缴
    古代指代替他人缴纳赋税或责任,如《元典章》提到“逃户差税,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2. 受礼受贿(贬义)
    部分文献(如、4)提到“苞苴纳贿”,即收受财物,但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元典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部就班百年鵖鴔拨天关补纫才气无双长言廛市察识程试赤钟垂丝海棠鹾价打典代购荡荡悠悠调眼色二斗呃吓反要抚叩福生于微庚齿管谁筋疼捍牌黑满挥斧诲言叫噉郊禘辑本急递截铁斩钉勒取良牧两蜀连明连夜遴难临尾隆高陋质緑绨蛮会米粮蟠蛇偏钱清县起薪取覆散缓三棘六异上留田神甫神府田壄頽衰文砌无平不颇下发先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