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恶石的意思、苦口恶石的详细解释
苦口恶石的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孙 之爱我,疾疢也; 孟孙 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周书·萧詧传》:“苦口恶石,想勿余隐。”
词语分解
- 苦口的解释 ∶反复恳切地说苦口相劝 ∶引起苦的味觉良药苦口利于病详细解释.味苦难尝。《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念臣有丹赤之愚,故赐臣
- 恶石的解释 用以治病的石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杨伯峻 注:“恶石,以石为鍼,刺之常苦痛。” 清 方苞 《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盖功利嗜欲薰鑠流毒於
网络扩展解释
“苦口恶石”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来源信息,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用逆耳但中肯的言语规劝他人,虽言辞尖刻严厉(如“苦口”“恶石”),但能起到有益的警示作用。
二、出处与典故
-
原始出处:
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典故背景:季孙(季武子)看似爱护,实如疾病般有害;孟孙(孟庄子)看似苛责,实如药石般治病救人。比喻逆耳忠言更利于成长。
-
后世引用:
《周书·萧詧传》中沿用此典:“苦口恶石,想勿余隐。”
三、结构与用法
- 成语结构:偏正式,中性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
- 语法功能:作宾语、定语,如“这番话可谓苦口恶石”。
- 近义表达: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 使用场景:适用于劝诫、教育等需严厉指正的情境,强调言辞虽刺耳但出于善意。
四、深层解析
- “恶石”本义:指古代治病的石针(砭石),象征严厉的救治手段,后引申为尖锐的规劝。
- 辩证意义:与“美疢(表面美好的疾病)”对比,揭示“逆耳忠言”比“虚假赞美”更有价值。
五、示例与延伸
- 例句:
“父母苦口恶石的教诲,多年后才明白其中深意。”
- 延伸思考:成语强调接受批评的胸襟,与《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异曲同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周书》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苦口恶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忠告、劝说、教导或批评说话的方式非常严厉、刻薄,甚至有时候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也可以理解为苦口词、恶意又顽固的坚硬之言。
这个成语的部首是“言”和“石”,其中“言”是指语言、说话,“石”是指坚硬的东西。根据汉字的调查统计,这个成语的笔画数一共是11画。
《苦口恶石》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但其来源和传统的写法却相对较少被提及。根据考证,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杨文庄的《笑赐亲朋诗话》,具体的故事内容已无从考究。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苦口惡石。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如“苦蔻枯石”、“枯口惡石”等。
例句:
老师用苦口恶石的方式批评了他的作业,让他非常受伤。
某某演讲者总是以苦口恶石的态度对待听众,导致大家不愿意再去听他的讲座。
相关的组词有:苦口良药、恶语伤人、石破天惊等。
与《苦口恶石》相关的近义词是:刑于言、锥心之句。
《苦口恶石》的反义词是:甜言蜜语。
通过以上的解释,不论从字义还是使用方式上,《苦口恶石》都给人一种刚硬严厉的感觉。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警告或批评的话语,表达出说话人的严肃和坚持,但其中也存在对他人伤害的可能。在使用时,我们应该注意在适当的场合和情境中使用,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