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盐商的一种。在指定盐场向盐户收盐转卖于政府(以备官运)或行商的中间商。随产区不同而有异名,如 长芦 称坨商, 两淮 称垣商, 两浙 称廒商。其起源为 明 代内商。
场商是中国古代盐业制度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在特定盐场从事食盐收购、运输及销售的特许商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据《汉语大词典》,“场商”指“旧时官府特许在盐场收盐转卖的商人”。其角色介于盐户(生产者)与运商(长途贩运者)之间,需持有官府特许凭证(“引票”),在指定盐场区域垄断收购原盐,再转售给拥有跨区域运销权的运商。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326-3340-5,第123页。
场商制度源于唐宋时期的“榷盐法”,成熟于明清。以清代两淮盐区为例:
来源: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01-002630-9,第528-535页。
场商的核心职能为“坐场收盐,转鬻运商”,具体包括:
来源:张小也《官商之间:从张謇看近代场商的社会角色》,《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场商”是中国旧时盐业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商人,主要职能如下:
基本定义
场商是介于盐户和政府/行商之间的中间商,负责在官方指定的盐场收购盐户生产的盐,再转售给政府(用于官运)或其他大型运盐商人(行商)。
历史演变
地区别名
因产区不同,场商有不同名称:
运作特点
场商既是盐业流通的关键环节,也是官方管控盐业的重要媒介。其垄断地位导致盐户长期处于经济弱势,成为清代盐政腐败的典型表现之一。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盐业史相关研究文献。
扁嘴漕斛螬行陈赤诚欵春原矗竖调把戏跌岔抵犯堕局多情耳背饭匕风骊勾头固定工鹤关虹腰宏逸毁败会语琥珀饧尖锋骄騧醮荐解閲竟而祲盛举告开导硁鄙潋灎流孽緑字缦裆袴毛姬马尾罗描写画角妙语解烦明治维新木鴈南楚能吏尿盆飘落瞥忽破崖絶角却行桡袭塞鸿是非场鼠耳巾锁国政策搯摸添寿屯邸剜改位遇线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