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肃恭谨。《韩诗外传》卷四:“《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北史·李彪传》:“恢大明以烛物,履静恭以和邦。”参见“ 靖恭 ”。
“静恭”是一个形容人行为态度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为静肃恭谨,具体解释如下:
由“静”(安静、沉默)与“恭”(恭敬、谦和)组合而成,表示举止安静谦逊、待人恭敬有礼的状态。
词义解析
强调内外兼修:外在表现为安静庄重,内在体现对他人或职位的尊重。例如《韩诗外传》中“静恭尔位”指以谦恭态度对待自身职责。
文献出处
源自古代典籍: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庄重场合的言行举止,如礼仪活动、正式职位履职等,体现对他人的敬意或对职责的严肃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韩诗外传》或《北史》相关章节。
静恭是一个成语,含有既定的意义。这个成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静」和「恭」。
「静」这个字的部首是「青」,笔画数为8画。《说文解字》是这个字的来源,意思是安静、平静、不动。在繁体字中,「静」的写法是「靜」。
「恭」这个字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10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这个字的意思是恭敬、有礼貌。在繁体字中,「恭」的写法是「恭」。
在古代,「静」和「恭」的写法可能有些不同。例如,「静」可能会写作「靚」,而「恭」可能会写作「貢」。古时候的人们使用了不同的变体字,这也是汉字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些使用「静恭」的例句:
1. 在冥想中,我保持着静恭的姿势。
2. 他面对老师时表现得非常静恭。
3. 古人常常倡导静恭的态度,以传承优良的礼仪传统。
以下是一些与「静恭」相关的组词:
1. 静态:指物体或人保持静止状态。
2. 恭敬:表示对他人有礼貌和尊敬的态度。
3. 静心:表示人心静定,保持平静和专注。
以下是一些与「静恭」相近的词语:
1. 静默:表示保持安静,不说话或不发声。
2. 恭谨:表示谦虚谨慎,不敢放肆。
3. 安静:含义与「静恭」相近,指环境或人保持寂静。
以下是一些与「静恭」相反的词语:
1. 浮躁:表示心态不宁静,躁动不安。
2. 粗鲁:描述举止不文雅,没有礼貌。
3. 喧闹:指环境或人声音大,杂乱无序。
奥赡半导体光(热)电器件牓子饱蓬蓬草本植物倡谋逞风摛文点定地壠地俗对问二十四考中书令返魂丹番君焚轮格班沟郭海上之盟烘烤画肆惠育贱同谏言娇媄极才襟子计算尺疾霆不暇掩目罝罦抗洪鹍鸡临雍麟游六簙隆刑鸾俦鸾辙眊瞶蜜章鮎出溜排忧解难品议掐菜欠款权奸任实散寒伤心鲨浔太湖精味如嚼蜡温重蚊子误讹梧台详拟衔烟狎谑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