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崤山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晋 大夫 先軫 谓 襄公 曰, 秦 师过不假涂,请击之。遂要 崤阸 以败 秦 师。” 颜师古 注:“即今之 二崤山 也。”
“崤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字义和地理背景综合分析:
“崤”
指中国历史上的崤山,位于今河南省西部,是秦岭东段支脉,自古为军事要地。如春秋时期的“崤之战”即发生于此,其地势险峻,有“崤函之固”之称,常被用作关隘屏障的代名词。
“阸”
读音为“è”,通“隘”,意为险要狭窄之地,常用于形容山川险阻。如《史记》中“形便崤阸”即强调地形优势。
组合含义
“崤阸”指崤山一带的险要关隘,特指其地形险峻、易守难攻的特征。历史上崤山与函谷关共同构成关中屏障,是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提示
该词多见于古文或历史地理文献中,现代使用较少。若涉及具体文本,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崤阸》是一个古代词汇,指的是高山峻岭。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山势险峻,山峰耸立的景象。它常被用于描绘山脉的壮丽和峻峭。
《崤阸》的部首分别是山(山部)和阝(邑部),它们分别是山和城市的意思。单个字的笔画分别是9画和6画。
《崤阸》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庄公十二年》的记载,意为高峻的山势。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词汇。
在繁体字中,崤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简体字的峱,而阸保持不变。
在古代,崤的写法略有变化,字形类似于现代简体字的狊,而阸的形状保持不变。古代文字的演变使得现代使用的字形与古代有所差异。
山脉之中,崤阸峥嵘,壮美非凡。
登上崤阸,俯瞰群山,心旷神怡。
崤山、阸道、阸峰、阸峻等。
峻峭、险峻、险峭、雄伟等。
平坦、平缓、平和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