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扆的意思、当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扆的解释

亦作“ 当依 ”。扆,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覲。” 孔颖达 疏:“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絳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綉为斧文也。亦曰斧依……设依於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 陆德明 释文:“依,本又作扆,同,於岂反。”后以“当扆”指天子临朝听政。 南朝 梁武帝 《祠南郊恩诏》:“朕当扆思治,政道未明。”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当扆永念,犹怀慙德。”参见“ 当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当扆(dāng y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帝王背靠屏风(扆)面南接受朝见的特定仪制,后引申为帝王临朝听政或统治天下的象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字义构成

    • 当:意为“面对”“居于”。
    • 扆:指古代宫殿中置于门窗之间的屏风,形制高大,多饰斧形纹(称“斧扆”),为帝王专属陈设。
    • 合义:帝王背靠屏风面南而坐,象征至高统治地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8页。

  2. 典源考据

    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 郑玄注:“扆,状如屏风,画为斧文,设于户牖之间。”

    来源:《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年。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代指帝王权位

    “当扆”成为帝王临朝听政的代称。如《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太宗当扆而叹,欲息兵革。”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2. 象征统治合法性

    屏风(扆)在礼制中象征权力屏障,故“当扆”暗含“受命于天”的君权观念。如《周礼·司几筵》载扆为“五几”之一,唯天子可用。

    来源: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2015年。


三、文献用例佐证


四、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指帝王临朝听政。扆,帝王座后的屏风。”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注:“天子南面背扆受朝,故称即位或听政为当扆。”


结论:“当扆”是承载古代礼制与王权象征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器物(扆)、空间方位(面南)、礼仪行为(受朝)三重维度理解,核心始终围绕帝王权威的仪式化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当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当扆”指古代庙堂中设置在户牖(门窗)之间的屏风,形制特殊,表面绣有斧形纹样(即“斧文”)。这种屏风高八尺,以深红色为底色,通常位于帝王听政的重要位置。

  2. 历史文献依据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其中“依”即“扆”,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其形制与功能,说明天子临朝时背靠此屏风站立,象征权威与礼制。

  3. 引申意义
    因天子听政时立于扆前,“当扆”逐渐成为帝王临朝执政的代称,带有强烈的政治象征色彩,体现君主权力的正统性与仪式性。

  4. 字形与异写
    该词亦作“当依”,属于通假用法,两者在古籍中常互换,但核心含义不变。

别人正在浏览...

畚梮变羽裨师卜数只偶残念草苗敕命抽水穿夜春晖打岔东北野战军放青梵事附小给面子格林童话呱哒板河湟幻灯片蠖屈将具讲下贾用家至人说记列脊令原拘挛军衣夸嫮揽承兰因絮果联翩而至烈义蹗蹗梅湖明姿民豪模拓盘蛇抛空跑马辟咡碕岭琼乳绅士协定拭擦手胼足胝水蒸气棠铁天咎条议痛悔前非伪辞伍子涛贤度降龙钵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