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火日的意思、禁火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火日的解释

指寒食节。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火日指古代官府或民间为防火患、遵礼制而强制熄灭火源的特殊日期,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礼制性禁火

古代按礼制定期改火(更换火种),期间禁止用火。如《周礼·夏官·司爟》载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指春季禁火旧火、启用新火。汉代《后汉书·礼仪志》亦载“冬至钻燧改火”,禁火期间需冷食,形成早期寒食习俗。

二、寒食节禁火

特指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节禁火习俗。据南朝《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代官方将寒食禁火纳入法典,《唐六典》规定“寒食通清明四日假”,期间全国熄火,仅皇宫特许传烛分火。宋代《东京梦华录》描述汴梁寒食节“京师人火禁甚严”,民间以麦糕、杏仁粥等冷食度日。

三、现代意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禁火日”多指代寒食节的文化遗存,反映古人防火意识与自然时序观。部分民俗学者认为其蕴含“辞旧迎新”的象征意义,如《中国民俗通志》所述,禁火实为“断旧火、启新火”的净化仪式。


参考资料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高华《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禁火日”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传统节日的别称(寒食节)
    这是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常见含义。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1-2天,期间有禁火冷食的习俗。这一习俗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传说,唐代诗人张说曾写道:“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历史上,寒食节禁火三日,后逐渐与清明节融合。

  2. 现代公共政策术语
    指政府为保障安全、减少污染而设立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特定日期。此类规定多见于春节等节庆期间,属于法定管理措施。例如,中国多地会在春节期间设置“禁火日”以防范火灾。

辨析:

别人正在浏览...

巴峡腷腷膊膊冰蚕丝残耗称褒程序库弛弓迟晩大殿大巧若拙刁钻促搯斗臣讹语影带飞鹰走狗封建割据凤吟幅圆干惹高才大学洪统昏撒火寸浃赪侟绅接论景夜脊椎骨狷洁躩步坎男口燥唇干料哥梨圈离桡礼事里许马拐眄饰明贤冥阴目迷五色喃喃自语难为脑揪内伤綦弁器材衾被圈圈驱鱼溽热洒道尚方剑沈健神俊十步芳草顺次松虎鳀海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