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帛的意思、披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帛的解释

(1).妇女服饰名。始于 唐 。一说始于 秦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女人披帛》:“古无其制, 开元 中,詔令二十七世妇及寳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后集·服用原始·霞帔》:“三代无帔, 秦 时有披帛,以縑帛为之, 汉 即以罗, 晋 制絳晕帔子。霞帔名,始于 晋 矣。”

(2).披红。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披帛》:“今世俗婚娶不论男妇,皆披絳帛,亦流传之失耳。”参见“ 披红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披帛”是中国古代女性服饰中的一种装饰性长条状织物,其含义和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功能

披帛是女性披搭在肩部或缠绕于双臂的长条状丝织品,兼具装饰性与礼仪功能。其材质多为轻薄的缣帛或纱罗,部分会以银花、金银粉绘制纹样。

二、历史起源

存在两种主流说法:

  1. 秦代起源说:部分文献认为披帛最早可追溯至秦代(参考《事林广记》记载)。
  2. 唐代盛行说:隋代壁画已出现披帛,而唐代达到流行高峰,成为女性标志性服饰。

三、形制分类

根据使用场景分为两种:

四、使用群体

唐代文献显示,未婚女子多佩戴长披帛,已婚妇女则偏好短披子,且不同材质和纹样可能反映身份差异。

五、文化意义

披帛的飘逸形态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相契合,成为盛唐服饰文化的象征。敦煌壁画、陶俑等文物中频繁出现披帛造型,印证了其历史影响力。


注:关于起源的两种说法尚无定论,需结合具体史料分析。欲了解更详尽的图文资料,可查阅《中华古今注》《事林广记》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披袛:词义与拆分部首、笔画

“披袛”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男子穿着华丽、丰富的衣袍。该词的拼音是“pī dí”,声调分别为第一声和第四声。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披”字的部首是“扌”(手),笔画数为六;

“袛”字的部首是“衤”(衣),笔画数为左右双十一共二十二画。

来源、繁体及古时候汉字写法

《披袛》一词出自《诗经·王风·披袛》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词语之一。

在繁体中,披袛的写法为「披袛」,袛字的字形在简体中被统一简化为“袋”。

古时候汉字中,披字的写法为許多髥或角部全字旁下平遮廠,例如“毞”“嬖”等。袛字的古字写法多带一个黑部旁,例如“裰”“襟”等。

例句

1. 小明在舞台上披袛着华丽的礼服,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2. 这位国王每天都穿着金缕玉衣披袛而出,显得非常威严。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披风、披肩、披头散发、披星戴月

近义词:穿着华丽、盛装打扮、装束豪华

反义词:朴素、简朴、素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