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陵的意思、山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陵的解释

(1) [lofty mountains]∶山岳

(2) [imperial tomb;royal mausoleum]∶旧指皇帝陵墓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emperor or queen]∶比喻帝王或王后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战国策·赵策》

详细解释

(1).山岳。《左传·襄公十年》:“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合錙銖可以齐重於山陵,聚百十可以致数於亿兆。” 郭沫若 《六亿神州尽舜尧》诗:“战胜了冲断桥梁、吞食山陵的滔天洪水!”

(2).帝王或皇后的坟墓。《孔子家语·辩政》:“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於 荆臺 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於父祖之墓以为欢乐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秦 名天子冢曰山, 汉 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大王思小臣之言,斩了 妲己 ,散粮赡国之贫民,修 姜太后 之山陵,宣太子,立为东宫,此是大王圣治。”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无墓祭而墓祭亦可》:“ 魏 晋 以前臣子不謁山陵,惟 王导 以布衣之交始行之,皆古不祭墓的证也。”

(3).借指本朝先帝。《后汉书·乐恢传》:“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参见“ 山陵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陵”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地理概念

指自然地形中的山脉与丘陵,泛指连绵起伏的高地。《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高大的山岭和丘陵”,强调地貌特征中的隆起部分。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山陵为之震动”,即描述自然地理形态的宏伟景象。

二、帝王陵寝的代称

在古代文献中,“山陵”常作为帝王陵墓的尊称,体现其崇高地位。《汉语大词典》指出,该用法源于秦汉时期,因帝王墓葬多选址于形似山陵的高地而得名。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此处“骊山”即与陵墓营建相关。

三、象征与隐喻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山陵被赋予“稳固”“威严”等象征意义。《中国历史大辞典》提到,古代祭文常用“山陵崩”隐喻帝王逝世,既避讳直言死亡,又暗合陵墓与山体的永恒关联。如《战国策》中“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即以自然山体比喻君权稳固。

四、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山陵”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地理学术领域,日常口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诗词创作、地名考证等场景中仍保留其古雅意蕴,例如“山陵叠翠”“巴山陵谷”等表述。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并溯源《左传》《史记》等古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山陵”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山岳
    指高大的山脉或山丘,常用于描述自然地貌。例如《礼记·月令》提到“升山陵”指登高望远,。

  2. 帝王陵墓
    特指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多建于山中。如《战国策·赵策》载“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代顾炎武《复庵记》也以此指代皇家陵寝。

  3. 借代帝王或王后
    古代文献中常以“山陵崩”委婉表达君主去世。例如《战国策·秦策五》提到“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二、延伸用法


三、字形与词源

“陵”字本义为大土山(《说文解字》),后引申为帝王墓葬,因其多建于山地。从构字看,“阜”表地形,“夌”表攀越,组合后隐含“登高”与“宏伟”之意,。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释义及现代词典解释,需进一步查询可参考《汉典》《战国策》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恳昂霄耸壑凹陷暴蹶暴狂悲瘁背礼残戕徜恍成体扯腿蚩妄崇号雌心诞毓点额堵雉峨峨洋洋防救丰肴風帳跟局国民性国无二君好妇鸿爪后周监眄检直进迈金针虫伉俍孔颜坤灵燎祭蟉结流循魔魅慕羶平步抢占悄促促青华观跧坐热赶鋭士如天之福伤廉擅师烧刀勝國声量秫谷说经隧志缩頞天邃兀得淆混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