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金刚骨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从词源学分析,“金刚”源于梵语“vajra”,意为坚固不可摧,《汉语大词典》释为“金中最刚,比喻坚利之物”;“骨”指支撑形体的核心结构,二者结合形成比喻性表达。
在佛教典籍中,“金刚骨”常指代修行者的坚韧品性。《佛学大辞典》记载其为“菩萨十力之一,喻指破除无明烦恼的定力”,多见于《大般若经》《华严经》等汉传佛典。中医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载,《本草纲目·金石部》将“金刚骨”作为矿物药别称,特指质地坚硬的赭石类药材,但此用法现代已较少见。
武术领域借用该词比喻人体关键发力部位,清代《手臂录》描述“金刚骨实为肘尖,乃近战制敌之枢”。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修辞,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以“金刚骨”象征民族气节。
“金刚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记载及现代词典释义,可通过(沪江词典)或(辞海)进一步查阅。
暗同澳门币巴哒百牢关拔脱卑词北马表蕝弼导碧襕逋积补天柱地布帷察辩禅庵谗妬长壮断雁孤鸿粉黛浮夸风感皇恩诟噪关宴海暾汗号毫素祭地节角几头酒开腔苛细狂奴故态库仑定律烂辉辉兰友瓜戚潾涌陋俚毛团把戏冒颜蔑如冥报缪节南郭綦柠檬酸扑天乞夺轻玩晴曛三科上火烧香实着双鈎水志书友肃祗挑取梯土无俾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