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噪的意思、诟噪的详细解释
诟噪的解释
鼓噪叫骂。《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官军初至, 守贞 以诸军多曾隶於麾下,自谓素得军情,坐俟叩城迎己,及军士詬譟,大失所望。”
词语分解
- 诟的解释 诟 (詬) ò 耻辱:“诟莫大于宫刑”。 辱骂:诟骂。诟病(指责,辱骂)。诟谇(辱骂指斥)。诟厉。诟詈。诟辱。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噪的解释 噪 à 许多鸟或虫子乱叫:鹊噪。蝉噪。归鸟晚噪。 声音杂乱:噪声。噪音。噪聒。 许多人大喊大叫,喧哗,鼓动:噪嚷。噪聚。声名大噪。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诟噪”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诟”和“噪”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资源的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
“诟噪”的核心意思是指大声地、喧闹地辱骂、斥责或争吵。它强调的不仅是言语上的攻击(诟),还伴随着声音上的喧哗和嘈杂(噪),带有公开、激烈、令人不快的意味。
-
字义分解:
- 诟 (gòu):
- 本义: 耻辱。《说文解字》:“诟,謑诟,耻也。” 段玉裁注:“謑诟,谓诟病也。”
- 引申义:
- 辱骂;斥责。 这是“诟”最常用的引申义。如《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 杜预注:“诟,詈辱也。” 又如“诟病”(指责,嘲骂)、“诟骂”(辱骂)。
- 怒骂;发怒。
- 噪 (zào):
- 本义: 虫鸟喧叫。《说文解字》:“噪,扰也。” 本指群鸟鸣叫。
- 引申义:
- 喧哗;大声叫嚷。 如“聒噪”、“鼓噪”、“噪音”。
- (名声)广为传扬(多含贬义)。 如“名噪一时”。
- 合成义: 将“诟”(辱骂)与“噪”(喧哗)结合,“诟噪”即指喧闹地辱骂、吵嚷着斥责,形象地描绘了场面混乱、声音嘈杂的谩骂或争吵情景。
-
用法与语境:
- “诟噪”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声音嘈杂的言语冲突状态。
- 它常见于古代文献或仿古语境中,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较少使用。更常用的替代词可能是“喧骂”、“吵骂”、“大声斥责”等。
- 其感情色彩是贬义的,表达了对这种喧闹辱骂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
“诟噪”意指喧哗吵闹地辱骂或斥责,强调辱骂行为的公开性、激烈性和嘈杂性。它是由表示“辱骂”的“诟”和表示“喧哗”的“噪”复合而成的文言词汇。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收录现代汉语词汇最完备的大型语文词典之一,对字词的源流、本义、引申义有详细考释。其对“诟”和“噪”的释义是理解“诟噪”的基础。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这部词典着重考察汉语词汇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对于理解“诟噪”这类文言词汇的古义和用法尤为重要。来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专门收录古代汉语词汇,提供其在古籍中的用法和例证,是理解“诟噪”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重要工具。来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 《说文解字》(许慎著):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它提供了“诟”和“噪”最原始的字义解释,是理解其构词理据的根本。来源:中华书局等多家出版社有校订本。
(注:由于“诟噪”本身非常生僻,大型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可能未单独收录该词条,但其构成字“诟”和“噪”的权威释义是解释该复合词的基础和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诟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gòu zà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指鼓噪叫骂,多用于描述群体性的喧闹和辱骂行为。该词结合了“诟”(辱骂)与“噪”(喧哗)的双重含义,强调在叫骂的同时伴随喧嚷。
字义拆解
- 诟(gòu)
- 本义为耻辱,引申为辱骂,如“诟病”(指责、非议)。
- 噪(zào)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
“官军初至,守贞以诸军多曾隶於麾下,自谓素得军情,坐俟叩城迎己,及军士詬譟,大失所望。”
(意为:李守贞原以为旧部会迎接自己,但士兵们却集体喧哗辱骂,令他失望)。
相关词汇
- 近义词:鼓噪而进、聒噪不已
- 反义词:沉默不言、肃静无声
- 成语关联:诟龟呼天(因遭遇不顺而咒骂)、声名大噪(名声传扬)。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描述群体性抗议、混乱场面,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单纯“辱骂”或“喧哗”混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五代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五日半自耕农奔崩飙迅冰花糖抽换出给出幸诞辰弟共断子絶孙胹鼈二舌反缚方上发颜匪惟風骨服阕各白革异贵彊龟图果霜横纹肌伙计见义当爲节用极口谨节禁末进治讵可峻朗匡困箓练落夜梅瓜梦熊鸣野食苹敏黠墨色母难日拈掇牛肉懦弛破铜烂铁骞骞榷酤涉历圣子十二哲手诲手足异处水隍四节随倡题比先炊乡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