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噪叫骂。《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官军初至, 守贞 以诸军多曾隶於麾下,自谓素得军情,坐俟叩城迎己,及军士詬譟,大失所望。”
“诟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gòu zà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鼓噪叫骂,多用于描述群体性的喧闹和辱骂行为。该词结合了“诟”(辱骂)与“噪”(喧哗)的双重含义,强调在叫骂的同时伴随喧嚷。
该词最早见于《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
“官军初至,守贞以诸军多曾隶於麾下,自谓素得军情,坐俟叩城迎己,及军士詬譟,大失所望。”
(意为:李守贞原以为旧部会迎接自己,但士兵们却集体喧哗辱骂,令他失望)。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描述群体性抗议、混乱场面,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单纯“辱骂”或“喧哗”混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五代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诟噪》是一个动词词组,表示批评和嘲笑,以及大声喧嚣地议论和喧嚷。
《诟噪》的两个部首分别为言和口,各自占据一个笔画。
《诟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辞源》和《说文解字》等经典的典籍中。
《诟噪》的繁体字为「詬譟」。
古时候汉字写作「詬譟」,其中「詬」表示责备或批评,「譟」表示喧嚣。
他公开诟噪政府的腐败现象。
相近的词包括:责骂、抨击、批判、议论。
反义词没有直接的对应,但与诟噪相反的词可能包括:称赞、赞扬、夸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