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积的意思、逋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积的解释

犹积欠。 明 文徵明 《三月》诗:“山斋病起诗逋积,曲巷春晴辙跡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积(bū jī)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古代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1. 逋:《说文解字》释为"亡也",本义指逃亡、拖欠,引申为未完成或未履行的事物,如《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中的赋税拖欠义。
  2. 积:从禾责声,《玉篇》训作"聚也",指长期累积的状态,如《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物质积累。

二、复合词释义 "逋积"特指长期拖欠而未清偿的钱粮或事务,属古代公牍文书常用词汇。如明代《宛署杂记》载"通州仓粮逋积至数十万石",即指官方仓储粮食的严重拖欠状况。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财政、赋税领域的累积性亏空现象。

三、词性特征 作名词时指拖欠的财物总量(如"逋积如山"),作动词时强调拖欠行为的持续性(如"逋积经年")。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词典资料,“逋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ū jī,其核心含义为“积欠”,指长期拖欠或累积未缴纳的款项。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字义解析

    • 逋:本义指逃亡,引申为拖欠、拖延(如“逋逃”“逋欠”)。
    • 积:意为累积、堆积。
      组合后特指因长期未缴纳而累积的拖欠,多用于赋税、债务等正式语境。
  2. 使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涉及财政、税务的历史文本中,例如描述地方赋税长期未缴的情况:“州县逋积,民力困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于书面化表达。

由于当前可查证资料有限,建议在实际运用时参考古籍或专业辞书以确认具体语境下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社人侧脉梴梴昌煇昌乐嚵獠成福崇牙除残去秽道乡大卫·科波菲尔达训登第叠梁断梗浮萍蠹编梗绝鬼促促顾累涵星研合理化横濿贺信渐变讲学僭僞静客狼飡虎食理当陵尚柳性龙辀卖大户面包圈囊括披戴蜱麻迫划齐泰劬力日迈月征入式涉渡生长什一之利沈挚石画授予私第宿语贴书退堂维持会五斗五柳心无准响金白银闲局狭浅犀顶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