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 颜师古 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若夫非常庆典,特颁汗号,使之荡涤瑕秽,洒然自新,未始非仁政之一端。”
“汗号”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来源与定义
源自《汉书·刘向传》引《易经》“涣汗其大号”,指帝王发布的号令如汗水般不可收回,强调权威性和不可逆性。
历史应用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人因焦虑而大汗淋漓并发出声音的场景。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汗号》是一个网络流行语,用于表示惊讶、尴尬、无语等情绪。它常常出现在文字、*********等表达方式中,表达者通常是遇到了某种出乎意料或令人尴尬的情况。
《汗号》是由“氵”和“号”两个部首组成的。它的拆分方式为:氵(三画)+ 号(五画)。
《汗号》最早来源于中国一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叫做“汗波尔”。后来,读者们在网络上引用这个角色的名字,通过加上惊讶或尴尬的表情,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现在独特的“汗号”。
繁体中文中,“汗号”一词的写法为「汗號」。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虽然没有特定的写法记载,但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汗”字表示汗水。而“號”字在古代一般用来表示号召、称号等含义。
1. 昨天上课迟到了,汗号!
2. 刚刚看到朋友的表演,简直汗号到爆!
1. 汗流:汗水流出。
2. 号召:通过呼喊或其他方式来引导人们集中注意力或参与某事。
3. 号称:以某种特定的事物或特点自居,自称拥有某种称号。
惊讶、尴尬、无语。
开心、自豪、骄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