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恶的意思、进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恶的解释

举出罪恶。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楚辞·王逸<九思·怨上>》:“进恶兮九旬,復顾兮 彭 务 。” 王逸 注:“ 紂 为九旬之饮而不听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进谏或揭露恶行、罪恶。这一行为在古代政治与道德语境中具有积极意义,常与正直、忠谏相关联。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及文献用例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63页)

    进恶:指进谏以指斥恶行;亦指向君王或在上者揭露、告发罪恶。

    例:“忠臣进恶以止过。” —— 强调忠臣通过揭露恶行来制止过失。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举发罪恶”,多用于臣子对君王的规劝或弹劾官吏劣迹的场景。


二、字义溯源


三、文献典例

  1. 《后汉书·范滂传》

    “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滂曰:‘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言有不合,甘受显戮。’”

    解读:范滂弹劾贪官之举即属“进恶”,以清除奸佞维护朝纲。

  2. 《宋史·欧阳修传》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

    解读:欧阳修直言进谏、指陈时弊,体现了“进恶”的忠谏精神。


四、近义与关联概念


五、文化意涵

“进恶”承载儒家“忠直”伦理,如孔子言“子为父隐”但亦强调“大义灭亲”(《论语·子路》)。在政治实践中,它既是制度性监督(如言官职能),也是士人道德勇气的体现,如海瑞上《治安疏》斥嘉靖帝之失,即为典型。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3.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 1965.
  4. 脱脱等.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5. 刘向. 《新序·杂事》. 收录于《四部丛刊》.

网络扩展解释

“进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文献来源和用法区分:

一、古代文献中的原义(主流解释)

含义:指“列举或指出罪恶”,常见于汉代典籍引用。例如:

  1. 王充《论衡·艺增》提到“进恶没其罪”,指通过文辞夸大罪行。
  2. 《楚辞·九思·怨上》中“进恶兮九旬”指纣王因酗酒九旬不理朝政的恶行。

二、现代引申义(较少见)

含义: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逐渐变得邪恶或境况恶化”,强调“渐进性堕落”。但此释义缺乏古代文献直接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使用建议:

可通过(汉典)或(沪江词典)进一步查阅古籍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枢保守派臂有四肘不了而了吃不住重版出言成章促忙促急电采镀铬钢覆部关启贵骄鼓栗故训豪上后车之戒滑动摩擦黄灿灿滑脱惑世盗名借道儁远看看课嘴撩牙滥溢劳金良辅灵哥令淑戾止陆麦冒坚墓生儿闹蛾抛物线寝丘琼户人啬夫赛季散散的沙狗删夷沈窘施予说头梳洗打扮锁凤囚鸾蓑翁糖精望紧伟烈蜗角之争伍胥涛遐纪相熟现实枵肠小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