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 王夫之 《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蛺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 陈维崧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鬭 南唐 金叶子,街飞 北宋 闹蛾儿。”参见“ 闹鹅 ”。
“闹蛾”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部分资料提到“闹蛾”可比喻“对琐事过度焦虑”,由“闹”(烦扰)和“蛾”(趋光扑火的习性)组合引申而来。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可能属于地域性或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酌中志》《杂物赞》等古籍原文(参考、5)。
《闹蛾》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无法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等状态。
《闹蛾》的拆分部首是“蛾”字的“虫”部,其拼音为“chóng”。整个词语共有9个笔画。
《闹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白蛾。相传,白蛾是一个化身为蛾的女子,她在人间为爱舞蹈,但因为感情不顺,导致她心思不定、倾向分散,无法专注在舞蹈上。所以,后来,“闹蛾”成为了形容心神不宁、无法专注的词语。
《闹蛾》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鬧蛾》。
在古代汉字中,《闹蛾》一词的写法可能是《鬧蛾》或其他类似的形式。
1.他因为经济问题心思闹蛾,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
2.我的思绪在闹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闹蛾可以组成的相关词语有:闹心、闹腾、闹情绪。
与闹蛾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心猿意马、浮躁、心思不定。
与闹蛾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