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惡的意思、進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惡的解釋

舉出罪惡。 漢 王充 《論衡·藝增》:“著文垂辭,辭出溢其真,稱美過其善,進惡沒其罪。”《楚辭·王逸<九思·怨上>》:“進惡兮九旬,復顧兮 彭 務 。” 王逸 注:“ 紂 為九旬之飲而不聽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進谏或揭露惡行、罪惡。這一行為在古代政治與道德語境中具有積極意義,常與正直、忠谏相關聯。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及文獻用例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63頁)

    進惡:指進谏以指斥惡行;亦指向君王或在上者揭露、告發罪惡。

    例:“忠臣進惡以止過。” —— 強調忠臣通過揭露惡行來制止過失。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舉發罪惡”,多用于臣子對君王的規勸或彈劾官吏劣迹的場景。


二、字義溯源


三、文獻典例

  1. 《後漢書·範滂傳》

    “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滂曰:‘農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言有不合,甘受顯戮。’”

    解讀:範滂彈劾貪官之舉即屬“進惡”,以清除奸佞維護朝綱。

  2. 《宋史·歐陽修傳》

    “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

    解讀:歐陽修直言進谏、指陳時弊,體現了“進惡”的忠谏精神。


四、近義與關聯概念


五、文化意涵

“進惡”承載儒家“忠直”倫理,如孔子言“子為父隱”但亦強調“大義滅親”(《論語·子路》)。在政治實踐中,它既是制度性監督(如言官職能),也是士人道德勇氣的體現,如海瑞上《治安疏》斥嘉靖帝之失,即為典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十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3.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1965.
  4. 脫脫等. 《宋史》. 中華書局, 1977.
  5. 劉向. 《新序·雜事》. 收錄于《四部叢刊》.

網絡擴展解釋

“進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文獻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原義(主流解釋)

含義:指“列舉或指出罪惡”,常見于漢代典籍引用。例如:

  1. 王充《論衡·藝增》提到“進惡沒其罪”,指通過文辭誇大罪行。
  2. 《楚辭·九思·怨上》中“進惡兮九旬”指纣王因酗酒九旬不理朝政的惡行。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含義: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逐漸變得邪惡或境況惡化”,強調“漸進性堕落”。但此釋義缺乏古代文獻直接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使用建議:

可通過(漢典)或(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事通闆書爆花摽搖箔經繩彩缯柴立不阿朝端饬治川程瓷罂達常搭手東窗事發東林十八賢短兵豐孰負闆怪麗官次孤雊畫地成圖慌迫阍椓谏列蟭蟟既濟公精約九限阃教老大難勒石兩讓力竭疠痟躶袒滿天打油飛朦朦明王末命墨衰绖木厘簰筏搶捍輕艑親指曲迳日月經天嗓眼申複市價手功刷的水鬓洮盥貼河屠耆外内未期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