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枵肠的意思、枵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枵肠的解释

腹中空虚。谓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陈弼教 与僮僕﹞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轆轆,飢不可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枵肠(xiāo chá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形象化表达的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空腹、饥饿的状态。其中“枵”本义为“空虚”,《说文解字》释作“木虚也”,引申为人体器官的空乏;“肠”代指肠胃器官,组合后特指肠胃空虚未进食的状态(来源:汉典)。

二、词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张岱《陶庵梦忆》中“枵肠辘辘”的用法,通过“枵”与“肠”的组合,强化了饥饿带来的生理感受。清代《红楼梦》第五回亦有“枵肠渴肺”的表述,进一步扩展为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的隐喻(来源:国学大师)。

三、现代使用场景 现多用于文学性描述,如:“科考队员在极地跋涉终日,枵肠难忍”,既保留古汉语韵味,又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方言中(如吴语区),仍保留着“肚皮枵”等口语化用法(来源:中国语言文字网)。

网络扩展解释

“枵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āo cháng,其含义指“腹中空虚”,即表示饥饿的状态。该词由“枵”(本义为空虚、空乏)和“肠”(代指腹部)组合而成,常用于形容饥饿或空腹的情景。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枵肠辘辘”等表述强化饥饿感。

需注意的是:

  1. 与“鳢肠”的区别:虽然发音相近,但“鳢肠”(lǐ cháng)是一种中药材(菊科植物),具有凉血止血、滋补肝肾等功效,两者意义完全不同。
  2. 使用语境:“枵肠”属较为书面化的表达,现代口语中更常用“饿肚子”“饥肠辘辘”等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详细用法或历史文献出处,建议参考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古籍语料库。

别人正在浏览...

板厘宝笈苞孽本草纲目犇雷表压冰渊脖拐捕系蚕曲残贼朝议打虫大地春回道拜點漆璧顶颡矴铁东平都保阿比俯伛敢干感怒高挑子冠屦倒施观隅反三汩潏过谩寒浆鸿乙满纸假词夹毂檟苦简而言之江瑶柱健羡解析式机勾忾惜宽柔窥纪连颈联蹁邻座銮斾入团歃盟神虎诗狂水埒疏芜素刃谈耻讨没趣田畯野老问官答花乌乎洿莱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