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意志坚决。语本《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 疏:“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 元 许有壬 《送马明初教授南归二十韵》:“心既同金断,胶因向漆投。” 明 何景明 《石斋歌》:“海内完名已玉成,平生贞志同金断。”
“金断”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比喻意志坚决,具体解释如下:
本源出处
源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疏释为:“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意指金属坚硬锋利,可截断他物,后引申为形容人与人的同心协力或个体意志的坚定不可摧。
字义拆解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语境。例如:
需注意,“金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献或引用典故的场景。其核心思想与“金石为开”“坚如磐石”等成语有相似之处,均强调坚定的意志或信念。
金断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金和断。
金断的意思是铜断,指铜材料断裂。
金断的部首是金,表示与金属有关;金断的总笔画数是7。
金断是一个古代汉字,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录。
金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銅斷」。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金断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釒斷」。
1. 这个铜制品质量太差,一用力就金断了。
2. 他用斧头砸碎了铜锅,结果导致铜锅金断。
由金断组成的一些词语有:金属、铜制、断裂等。
与金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铜裂、金折等。
与金断意思相反的词语有:铜连、金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