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榫凿的意思、榫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榫凿的解释

[mortise chisel] 用来凿切榫眼的凿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榫凿(sǔn záo)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榫”和“凿”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特指中国传统木工工艺中制作榫头(凸出部分)和卯眼(凹入部分)的核心工具及技术。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单字释义

  1. 榫(sǔn)

    指木构件上制作的凸出部分,需插入另一构件的卯眼中以实现紧密连接。《说文解字》释为“穿木器也”,强调其穿插固定的功能。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凿(záo)

    本义为穿孔或挖槽的工具,引申为用工具挖掘孔洞的动作。在木工中特指开凿卯眼的工序。《释名·释用器》载:“凿,有所穿凿也。”

    来源:《释名》(东汉刘熙著)。


二、复合词“榫凿”的完整含义

榫凿包含双重含义:

  1. 工具范畴

    指木工用于制作榫卯结构的工具组合,包括凿子(开卯眼)、锯(切榫头)等。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李砚祖主编)。

  2. 技艺范畴

    代表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即通过精准开凿卯眼与切削榫头,使两个构件实现“严丝合缝”的接合,无需钉子或胶粘剂。

    来源:《营造法式》(宋代李诫著,卷十二“雕作制度”)。


三、文化内涵与技术价值

榫凿技艺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制造的智慧结晶,其核心在于:


四、权威文献中的例证

《天工开物·锤锻》记载:“凡木器,合缝处必以榫凿相入,其功在毫厘之间。”强调榫凿工艺对精度的极致要求。

来源:《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


五、现代应用与传承

榫凿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并在当代建筑中创新应用,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斗栱”结构。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ihchina.cn)。

网络扩展解释

“榫凿”是木工术语,指一种专门用于制作榫眼的工具。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榫凿(拼音:sǔn záo)是一种木工凿子,专用于在木材上凿出榫眼(即凹槽),以便与榫头(凸出部分)咬合,形成稳固的榫卯结构。其英文对应词为“mortise chisel”,强调其功能性。

  2. 词源与历史关联

    • 历史上,“榫”与“凿”合称“枘凿”(ruì záo),最早见于《史记》《庄子》等典籍,如“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宋代文献(如《集韵》)将“枘凿”逐渐口语化为“榫卯”,但“榫凿”仍保留工具含义。
    • 考古发现显示,榫卯技术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当时已使用石凿等工具加工木构件。
  3. 实际应用方法
    使用榫凿时需配合木工锤,按以下步骤操作:

    • 定位画线:精确标记榫眼位置;
    • 分层凿削:从榫眼边缘向内逐层凿除木料,保持凿子垂直;
    • 修整内壁:用凿刃修平榫眼侧壁,确保与榫头紧密契合。
  4. 与普通凿子的区别
    普通凿子多用于切削平面,而榫凿因榫眼需承受较大咬合力,通常凿身更厚、刃部更窄,以增强抗冲击性。

总结来看,“榫凿”既是具体工具,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木工技艺中榫卯结构的核心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及保儿誖眊边信承泽赤龙爪出境触悟大天白日典切定身诀东方宿敦圄防虑防伺发现废锢讽绎负屈衔冤甘锅公退狗逮老鼠寡怨窖菜借读菁藻金口玉牙金隧钜狡雷霆之诛勒掯略刃利兵令公灵狷六术流湍隆然麦樱冒混马头调曚影千金买赋签谱穷径曲席融资软骨世祖赎价提学御史通共晚生后学误导綫符向阳系词颉利燮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