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裙屐少年的意思、裙屐少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裙屐少年的解释

(1).原指 六朝 贵游子弟。束裙着屐是当时盛行的装束。《北史·邢峦传》:“ 萧深藻 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

(2).泛指大家子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6*逼汗草、茉莉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 沂 人 王生 ,少孤,自为族。家清贫,然风标修洁,洒然裙屐少年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紈袴子弟,裠屐少年,争备金繒,择佳丽者以次给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裙屐少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裙屐少年"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注重衣着修饰却缺乏实际才学的年轻男子。该词由"裙""屐""少年"三部分构成:

  1. 裙:特指古代男子穿着的下裳,不同于现代女性裙装,在魏晋时期多为贵族男子的常服,如《北史·邢峦传》记载"萧渊藻是裙屐少年";
  2. 屐:木制齿履,晋代贵族流行的足衣,《晋书·谢安传》载其"展齿登阶"即指此物;
  3. 少年:泛指青年男子,但特指未经历练的年轻人。

该成语最早见于《北史》《南史》等史籍,形容南朝贵族子弟崇尚浮华的生活风气。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明确定义为"衣着华丽而无所作为的富贵人家子弟",现代多用于文学批评领域,指代注重外表修饰却内在空虚的年轻人群体。

语用层面包含双重特征: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辞源》《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等权威辞书均收录此条,建议读者查阅中华书局2012年版《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第873页获取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裙屐少年”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穿着华美裙子和木屐的年轻男子,源自六朝时期贵族子弟的典型装束。现多用于贬义,形容只注重外表打扮、缺乏实际能力或成熟气度的年轻人,与“纨绔子弟”含义相近。

  2. 历史背景与出处

    • 词源:出自《北史·邢峦传》,原文批评官员萧深藻“未洽政务”,借“裙屐少年”暗讽其虽出身贵族却无治国才能。
    • 装束考据:六朝时期,“裙”为下裳,“屐”为木制鞋,是贵族男女的常见服饰,后逐渐成为男性浮华形象的代名词。
  3. 用法与语境

    • 语法结构:偏正式短语,通常作宾语,含明显贬义(例:“他不过是个裙屐少年,难当重任”)。
    • 文学引用:清代《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用此词形容外表俊秀但内在不足的角色。
  4. 近义与延伸含义

    • 近义词:纨绔子弟、膏粱子弟,均指享乐浮华的富家青年。
    • 延伸义: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缺乏责任感、追求表面虚荣者的批评。
  5. 权威性补充
    需注意,部分文献(如、9)提到该词可“泛指大家子弟”,但主流解释仍以贬义为主,建议优先参考《北史》《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笔迹冰排长搀倡议谗逐杈子持复重文轻武翠盈盈打哆嗦打拱作揖大考刁空琱履斗鹅短言鲂鱼頳尾风尘肮脏坲坲富豫公心公绪宫筵沟浍光落落谷稗故伎重演花银挥师僭狂骄色寖大静点进究紧絭勘验课议卢橘履险蹈危駡爹駡娘曼丘驽懦钱谷库起蚕祈向七襄泉薮辱国散絶山师哨骑霜霏澍霖死心塌地松虬套种完实翔步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