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先意承志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盖才智明6*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先意希旨汉语 快速查询。
先意希旨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预先揣摩他人(尤指上位者)的心意,并主动迎合其意图,常含贬义,强调刻意奉承的行为。以下从释义、语源、用法三方面解析:
字义拆解
合指通过预判主动讨好他人,隐含"曲意逢迎"的消极色彩。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卷,第1023页。
权威词典定义
"先意希旨"指揣摩尊长或上级的意图而主动迎合,常见于描述臣子对君主、下属对上司的谄媚行为。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华书局,2018年,第412页。
历史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政论与史书,如: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30页。
文化语境
在儒家伦理中,此行为被视为违背"直道而行"的君子准则。如孔子言:"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批判虚伪迎合。
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7年,第6页。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语义辨析
与"善解人意"不同:"善解人意"侧重真诚体察,为中性或褒义;"先意希旨"则强调功利性迎合,属贬义。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67页。
“先意希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ān yì xī zh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
原指孝子无需父母明确表达,便能预先领会其心意并顺从行事,体现传统孝道中的“先意承志”精神。
引申义
后衍生为揣摩他人意图,刻意逢迎讨好,带有贬义色彩。
部分现代解释(如)强调“和谐共识”,可能与原典的负面含义存在偏差,需结合权威文献理解。
宝算宝玩八韵诗本察避祸求福粃糠柲邱搏腊捕壮厂珰超升赪肤澄醪冲简盗印颠顔彫缋顶望掇芹发烦房灵番社矾水涫汤闺房哈沓横倒竖卧幻伪护惜稽迟金圆券棘下踽踽诳诞连璧贲临麟笔利施鸾雀路碑辟司徒窃议覃吁旗下羣英冗闹扇对神示守塞私独蓑翁谈道儿桃枝填骨填咽违迕霞襟献俘憸言消毁夏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