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急浚 ”。水深流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江 川急濬,兼涛水昼夜再来……至二月八日最高。”《北史·成淹传》:“ 黄河 急浚,人皆难涉。”
“急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水流的特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急浚”亦作“急濬”,指水深流急的状态。其中:
该词常见于古代地理文献:
“浚”字单独使用时,既可指疏通河道(如“疏浚”),也可引申为“深”(如“浚哲”)或“急”(如“浚湍”)。而“急浚”则是这两个字义的结合,强调水势的深急特性。
《急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迅速疏浚。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急和浚。
急的部首是心,总笔画数为9;浚的部首是水,总笔画数为11。
《急浚》一词源于古代,由于水道需要经常疏浚,以保证水流通畅,因此出现了这个词。
《急浚》的繁体字为「急濬」。
古时候的「急浚」写作「急湛」。
1. 在大雨过后,工人们急浚河道,以防止水灾。
2. 城市规划部门需要加快急浚工程,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1. 航道浚修
2. 河床淤浚
3. 急湍激浚
1. 迅速疏通
2. 快速疏导
3. 疾速清理
拥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