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械的意思、守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械的解释

用于防御的器械。《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子 目夷 復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於是归,设守械而守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军事内涵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应用两方面进行解析:

  1. 基本释义与构成

    • 守:本义为防卫、保护、据守。《说文解字》释“守”为“守官也”,后引申为守卫、防守之意。
    • 械:本义指器械、工具,特指武器、兵器。《说文解字》释“械”为“桎梏也”,原指束缚人的刑具,后广泛指各种器械,在军事语境中主要指武器。
    • 合义:“守械”即指用于防守、守卫的武器或器械。它特指在防御作战中使用的装备,与用于进攻的“攻械”相对。
  2. 详细解释与应用场景

    • 军事防御装备:“守械”的核心含义是指用于城池、关隘、营寨等防御工事中,抵御敌人进攻的武器装备。这包括但不限于:
      • 冷兵器时代:滚木礌石、弓弩、盾牌、拒马(一种阻挡骑兵的障碍物)、铁蒺藜、夜叉檑(带刺的滚木)等。
      • 火器时代后:火炮(特别是城防炮)、火铳、以及各种依托城墙工事使用的射击武器。
    • 引申义:在更广泛的语境下,“守械”可以比喻为进行防守所依赖的工具、手段或依据。例如,在法律辩论中,一方坚守的法律条文或证据,有时可被形象地称为其“守械”。
  3. 典籍与用例佐证

    • 虽然“守械”作为固定合成词在古代典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如单字“守”或“械”高,但其含义清晰体现在军事著作和历史记载对防御武器和战术的描述中。例如,在记述古代城防作战的文献中,详细罗列的各种防御武器,均属“守械”范畴。
    • 其构成逻辑与“攻械”(进攻性武器)、“战械”(作战武器)等词类似,符合古汉语构词法。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字词的释义详尽且注重源流,是解释“守械”这类词汇的权威依据。其在线版本可通过官方或授权平台查询“守”、“械”及合成词的相关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
  2. 《辞海》(第七版):作为综合性辞典,《辞海》对“械”字的释义明确包含“武器”义项,并常以“军械”、“械斗”等词为例,为理解“守械”的军事属性提供支撑。来源:辞海
  3. 《中国古代兵器图鉴》等专业著作:这类专门研究古代兵器的书籍,会系统介绍历史上用于守城和防御的各种器械(如礌石、狼牙拍、塞门刀车等),这些实物和记载是“守械”一词所指对象的具体体现。来源:相关军事史、兵器史专业出版物(例如:杨泓著《中国古代兵器论丛》等)。

网络扩展解释

“守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ǒu xiè,其核心含义是用于防御的器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守:指防守、护卫,与“攻”相对,如“守卫”“坚守”。
    • 械:泛指器械、工具,此处特指防御类器具。
      组合后,“守械”即防御性武器或装备,如城墙、盾牌、弓弩等。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的记载:

    “公子目夷復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於是归,设守械而守国。”
    此例中,“守械”指为抵御外敌而设置的防御工事或武器。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军事或历史文献中,描述城池、关隘的防御设施,强调其被动防护功能,而非主动进攻属性。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 守具:同样指防御器具。
    • 防御器械: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表达。

总结来看,“守械”是一个具有明确历史背景的词汇,需结合古代军事语境理解其具体形态与作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公羊传》原文或相关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鞍鼻百年好合标叉避迹拨弄成训儋负等宜点缀品斗方斗手仿宋字翻老账伐生丰功伟绩还步行号卧泣喝探澒涌厚秩家间疆里僵梁謇切径隧啾嘲酒教絶国累席怜新厌旧流星赶月鲁颂门栓觅缝牧包木薯男女有别平戎亲王惹口面人行道三皈烧镫升赏神羊儿身衣口食失容爽实顺笔説起风就是雨书首松垮垮速锐汀洲未售坞壁无尘子无写显处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