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急急如律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急如律令的解释

汉 代公文常以“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结尾,意谓立即按照法律命令办理。后多为道教咒语或符箓文字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执行。 唐 韩愈 《曲江祭龙文》:“乃於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神其享佑之,时降甘雨,以惠兹人,急急如律令。”《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遂即卧於芦中,呪而言曰:‘捉我者殃,趁我者亡,急急如律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 汉 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 汉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赫赫扬扬,日出东方。此符屏却恶梦,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敕。”亦省作“ 急急如令 ”。《西游补》第六回:“伏愿 孙先生 大圣老爷 行者 威灵,早飞上界,再闹天宫,放了 虞美人 ,寻着 唐僧 ,急急如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急急如律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经典表达,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起源与历史演变

  1. 汉代公文用语
    该短语最早见于汉代公文,常以“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结尾,意为“立即按照法律命令执行”,强调公文的权威性和紧迫性。其中“急急”二字进一步强化了执行的迫切性,类似现代“十万火急”的表述。

  2. 词义扩展
    随着日常文书频繁使用,“急急如律令”逐渐演变为催促执行的通用表达,甚至成为民间口语中“迅速行动”的代称。


二、道教文化中的应用

在道教典籍和符咒中,该短语被赋予神秘力量:


三、文学与戏剧中的体现

元代关汉卿在《窦娥冤》第四折中,通过“急急如律令”营造驱鬼场景,展现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广泛认知。此类用法强化了该短语在民俗文化中的仪式感。


四、现代翻译与流行文化


从汉代公文到道教咒语,再到文学戏剧符号,“急急如律令”经历了实用指令→宗教仪式→文化符号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与社会文化的深度交融。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权威性”与“紧迫性”展开,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表达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非常急迫、紧急的命令或指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紧迫,需要立即行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急急如律令》这个成语的两个字的部首分别是忄(心)和言,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3画和7画。

来源

《急急如律令》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传说中,晋国有一次被敌国围困,雍子把耳屏插进耳朵里,问他急事如何应对。雍子当时认为,急事就像当家的规章制度一样严格,就像有律令罚则一样要紧,需要迅速、果断地行动。

繁体

《急急如律令》的繁体字为《急急如律令》。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急急如律令》这个成语的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领导紧急下达了《急急如律令》,要求我们立即展开行动。

2. 在考试的最后几分钟,老师突然宣布了一道最后的选择题,一场《急急如律令》的比赛。

组词

1. 急迫:形容事情紧急迫切。

2. 如命:形容服从命令、如同遵循差遣一样。

3. 律令:指规章制度、法律条文。

近义词

紧要、紧迫、急切、迫切

反义词

从容、从慢、无所谓、不紧迫

别人正在浏览...

安众罢黜百家百岁之盟宝瑟本情补天柱地拆家精称冤棰杖出入将相从者玳燕钿笼爹娘斗舍堵塞漏卮飜飜芳馨返修费烦风轻云净高吟股份制后验化学性质灰惨家庙疆事浇汁金蟆九经库就业矩彠考寿狂朋怪侣劳考累身连事鹂黄落水管毛子檄密简女界陪尘剖解气化秋收冬藏燃顶热滚滚人落闰察靸袋森峭士胄双管齐下四季豆索道恬退通办小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