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齎恨的意思、齎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齎恨的解释

抱恨。《后汉书·冯衍传上》“由是为诸王所聘请”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有孤前言,齎恨无已。” 唐 司空图 《绝麟集述》:“冒没已多,幸无大愧,固非齎恨而有作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齎恨”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语,现多写作“赍恨”,指心中怀有怨恨或遗憾,常用于表达因未达成愿望而抱憾的情感。以下从词义、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字形

“齎”本义为“持物赠人”,后引申为“怀藏”,如《周礼》中“齎盗粮”即指怀藏粮食给盗贼;“恨”指遗憾、怨恨。二者组合后,“齍恨”整体含义为“怀抱遗憾或怨恨”,强调情感在内心的持续积存,例如“齍恨而终”指至死仍心怀遗憾。

二、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如《后汉书·冯衍传》中“齍恨入冥”描述深埋遗憾,清代袁枚《续新齐谐》亦有“赍恨重泉”的表述,均突显其情感深度和文雅色彩。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抱憾”“含恨”,反义词则为“释怀”“如愿”。与“含恨”相比,“齎恨”更侧重遗憾的持久性,而非即时愤懑。

四、权威参考来源

此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的词条解释及《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9年修订版)的用法分析,相关例句来源于《后汉书》及《清稗类钞》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齎恨”是汉语词汇,本义指怀着遗憾或怨恨,属于书面化表达。以下是综合古籍文献的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齎恨”即“抱恨”,指因未完成心愿或遭遇不幸而心怀遗憾,常伴随终身的悔恨情绪。例如“齎恨而终”表示至死仍存执念。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异体字
    “齎”是“赍”的异体字,二者通用。“齎恨”在古籍中亦写作“賷恨”,如宋代陈亮《祭孙冲季文》中“賫恨而入地”。

  2. 历史用例

    • 唐代刘禹锡《韦公集纪》用“齎恨无已”表达未竟之憾。
    • 清代沈复《浮生六记》以“賫恨以没”描述临终遗憾。
  3. 情感程度
    该词多用于重大人生遗憾,如《石点头》中女子因婚约未成“賷恨而亡”,清代王晫则借“賷恨泉下”强调死后仍存的执念。

使用注意

现代汉语中,“齎恨”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口语中常用“抱憾”“含恨”替代。需注意其书面语属性及情感强度,避免日常语境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

暧昧之情苞蘖宝源局丙部比萨扬人畴官从是翠翘断蛟刺虎翻駡烦恼魔甘蕉垢面诡靡红豆忽荒餬名浑一鹄盼贱躯娇蝉骥伏机器局钧校良车露囤鹿蠡旅抱屡见不鲜暮途朋来飘扬朴愚牝鸡牡鸣千岁室轻徤穷守弃尸奇装异服穰岁认的软包深险使署筮验司阍宋城素臣诉法唆使通熟团花韦驮未形瓮间乌合无头鬼校判小影徙木